“我觉得比尔·盖茨捐赠的模式很好,我父亲也考虑捐出去,我们都不介意。”匡子方说, “父母说以后上大学,学费和生活费中的一部分要我自己负担。”Colin说,自己在做兼职,学校还有一些可以申请的奖学金等。但他们也并不排斥家庭提供的帮助。
事实上,他们对家庭的财富情况、家族企业的经营情况普遍并不非常了解。
Colin透露,他会参与父辈很私人的朋友活动,但限于和同龄人交流,“饭桌上会聊到企业的东西,有个大致的了解,但并不详细。”
匡子方则更倾向于向父母请教一些金融知识,感兴趣的也会去问自家企业的情况。“但感兴趣不代表有意接班,我比较好学。”他笑着说。
“父亲一般不会主动和我谈生意的事,我会主动问一些,有机会会跟他参加社交活动,打高尔夫之类。”Jim说,“跟父亲的朋友交流挺有收获,但主要还是一些人生经验之谈。”
郭丹圆认为,这充分反映了财富管理客户的显著特点:首先,中国的富人大部分是第一代,比较年轻;其次,大多只有一个孩子,是全家族焦点;第三,孩子可能在海外念书,且出国年龄越来越小,回国后面临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差异,能否接管企业是个问题。但中国企业家又知道企业一定要国际化,所以常常让孩子先去企业的国际部工作。这就存在国际跟国内接轨诧异和一二代之间矛盾的问题。
郭丹圆感觉到,目前中国第一代企业家普遍控制欲较强,很少有完全接受家族咨询服务的,“所以,你只能耐心地陪伴和启发。”
二代研习班的盘算
事实上,研习班除了对企业家而二代做投资、艺术、礼仪等全方位知识普及外,邀请一些国内成功接班者分享经验,亦是希望激发“富二代”的接班欲望。
但这份苦心,二代们似乎并不为所动。
比如说匡子方,他说自己“来这个研习班更多是学习金融知识,不是考虑家族继承问题。”她最感兴趣的课程是模拟投资竞赛,不仅可学到实际应用的金融知识,也能锻炼团队合作、沟通等。这也是Colin和Jim也提到感兴趣的课程。
在研习班的11天中,模拟投资竞赛是重要组成部分。首先由瑞银证券介绍投资理念的深度分析、投资组合管理和投资策略,然后介绍竞赛规则,经团队合作、分组讨论后,再分组报告,最后评选出最佳投资方案。
17岁的匡子文此前已尝试股票投资。第一笔投资款来自父母,每天会看市场走势,由姐姐做指导。
Colin的第一笔投资则是在工行上市时,参与的新股申购。“当时压岁钱存着没什么用,就考虑到了投资。”Colin希望坚持长线投资,不会频繁操作。
瑞银在亚洲举办二代研习班已有十年,瑞银证券财富管理部去年首次在国内设立精英领袖研习班,今年是第二届。“年初就开始筹备,报名时爆满超额,我们挑选参与者时也注重地域分配,以及年龄、男女比例,父母背景、资产规模等,因为他们会形成一个圈子,如果差异特别大,就没有共同语言。”郭丹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