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盘面分析 > 正文

互联网巨头热捧“平台战略”平台类公司爆发(2)

www.yingfu001.com 2013-08-01 08:26 赢富财经我要评论

  上市公司涉足“平台路线”

  除了互联网巨头企业紧盯平台战略之外,以整合互联网资源为主的平台搭建,实际上也在改变整个互联网行业创新与应用的市场格局。从上端需求的应用开发商、中间服务的渠道商到终端方案解决商、综合系统服务商等,诸多产业链参与者都将围绕巨头企业的“平台战”而进行重新调整。

  在本土互联网开放平台领域,百度和腾讯被视为两个不可忽视的角色。“两家平台都提供了产品及开发和变现工具,但最大的区别是腾讯的开放平台是关系链、产品级别的开放,百度在当前阶段除了产品端之外,更多强调技术开放。”在某IT行业观察人士看来,不同企业的平台战略实际上整合的是各自领域的优势资源,不同类型和不同级别的开发者需要通过评估自身需求和平台特性,挑选合适的“战场”。

  申银万国TMT分析师表示,围绕几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平台及其特性,开发者将根据不同的选择聚集在平台周围进行开发。平台开放为中小开发者降低了创业门槛,一方面可以通过大型企业的开放平台来导入流量,为新开发程序迅速积累用户;另一方面,开放平台也提供不少程序模块共享或调用,省去二次开发成本。

  申银万国的研究报告指出,腾讯开放平台已经形成强大的生态系统,QQ、微信等活跃用户数为开发者带来巨大的潜在用户流量;腾讯产品高社交属性决定高用户黏性;同时,Q币、财付通等成熟的支付体系也为中小开发者实现流量变现提供有效帮助。招商证券表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增强腾讯开放平台的变现能力,通过腾讯对开发者的扶持策略,一些游戏内容商、应用开放商等产业链上游合作方将受益于此类大型平台的搭建。

  对于中小参与方而言,能够通过平台整合行业优势资源来发展自身尤为关键。据上述《白皮书》报告显示,腾讯开放平台通过应用社交广告、应用流量采购的模式实现流量变现,同时明确了扶持中小游戏开发商的政策,规定月销售额超过3500万元、4500万元、5500万元的游戏,将分别享受3%、4%、5%的奖励。相较而言,百度也正筹备通过应用成长基金计划对开发者进行不同级别的激励。

  实际上,不少上市公司也开始兴起走互联网的“平台路线”,意图通过科技创新应用、跨行业并购等方式对行业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将线下商务机会与互联网集合起来,使流量兑现为现金流,并带来丰厚的利润。比如顺网科技的云海娱乐平台、掌趣科技的手游与页游业务、天音控股的欧朋浏览器等,皆因具备一定平台资源优势而获得券商机构分析师们的青睐。

  海通证券研究报告指出,目前传媒成长股整体估值水平虽然较高,但从长期看,其市值空间与净利润的滚动增长无关,而将依赖于上市公司平台可能对行业资源的聚集,包括横向与垂直的整合,这将使一些具备平台技术和经营能力的公司,成为具备超预期概率和弹性的公司。

  平台竞争迎来“寡头时代”

  互联网社会的进化史正在重新诠释有关开放与自由的概念。从简单的APP聚合到应用开发商的生态圈聚合,互联网平台战略已经演变为大企业积极构建的一种全新商业模式。通过对行业资源的重新分配和整合,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这三大互联网公司,早已将平台战略演绎得淋漓尽致,并将互联网行业引入“三国争霸”的寡头竞争时代。

  在三大巨头形成的“BAT”阵营中,搭建吸引第三方开发商的开放平台成为三家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以电商贸易起家的阿里巴巴可以说最早开始平台战略思维,从2009年开始至今,通过对B2B(阿里巴巴)、C2C(淘宝、天猫)、一淘网、云计算(阿里云)等业务整合,不断升级旗下电商平台。与此同时,马云在近年不断推出阿里大数据、阿里金融、阿里物流等大平台概念,被业内视为互联网企业标准意义的“搅局者”。

  相比之下,2010年底开始实行的百度开发者平台则更愿意走“技术派路线”,诸如百度开放云充分开放了应用引擎(BAE)、云推送、LBS云等多项服务,以提高开发者生产力。同时,百度也在不断强化其自身渠道分发能力,将大部分精力整合手机助手、贴吧、地图、个人云等用户端入口,以切合开发者的需求。立足社交与游戏的腾讯则喜欢将开放平台变成多元化的“产品超市”,腾讯媒体、游戏、云平台,都是通过产品和账号接入层面的开放来提供服务。而拥有庞大用户群的微信更是将腾讯的平台价值放大数倍,在平台生态圈形成的基础上,腾讯与开放者共同分享平台收益。

  据中证报报道,伴随移动互联网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三大“寡头”的平台竞争也在不断升级,并走到了如今白热化的局面。从近期开始的收购事件来看,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各自布局移动业务的频繁动作,也无疑被视为大佬们为自身的平台帝国攒足实力的表现。

  阿里巴巴以2.94亿美元购买高德地图28%股权,新浪微博宣布阿里巴巴通过其子公司以5.86亿美元购入其18%股份。而在此前,阿里巴巴先后收购或增持友盟、UC、丁丁网等互联网公司,从浏览器、社交到地图、大数据,阿里巴巴有意在O2O业务上进行全产业布局,而百度收购91无线事件更被业内视为互联网行业年内最大并购案。而迟迟未出手的腾讯,在游戏和社交端拥有相对优势,近期也被传言将与小米、联通等进行跨界合作,微信产品的商业化也被视为未来平台战略的重要利器。

  在平台战略的主导下,三大巨头平台化竞争格局日渐清晰,不过开放平台能否如预期所言,对互联网生态系统进行重新定义,从而为所有企业带来共赢的机会,这种形如乌托邦的理想也许仍有待时间考验。以Facebook开放平台的经验来看,由于平台战略在执行过程中无法协调平台商与开发者的利益,开发者服务条款不断遭遇修改,也伤害开发者对平台的信任,使其平台劣势不断显现,最终让Facebook在与谷歌、苹果的平台竞争中“败走麦城”。

  如今在国内风生水起的平台战同样遭遇各方的质疑。比如,平台尚未透明的分成策略可能导致开发者出现贫富不均的结果,开发者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仍未明确也难以吸引用户,平台开发商如何成为服务者而非干涉者甚至掠夺者等等。目前,摆在三大互联网巨头面前的难题,就是如何让平台变为具有着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既能够成熟运营平台,同时也兼顾中小开发者的利益以及创新能力。

  在社会化网络时代,成熟的开放平台绝不是流量导入网站,而是包含了身份认证、关系链、通信能力、支付体系、安全体系等通用基础服务的生态系统,是一整套完整的互联网基础服务平台。按照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成功的平台应该形成一种杠杆力量,将多种业务价值链所共有的部分进行优化整合,从而成为这些业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这时,平台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创始人微博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4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