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的水厂本身规模就不是很大,微利的。税收部分占了总收入的5%~10%,压力很大。”文一波说,另外,在税收政策方面,环保行业和企业没有专门的优惠政策,“我们只能往高新技术企业方面靠”。文一波认为,环保产业既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拉动内需的产业,仅仅“三免三减”是不够的,最好能按15%的比例计征税收。
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说,国家发改委在起草“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时,环境商会曾建议参照医院、学校等公用事业的征税办法,对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免征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这是最实惠的一项政策。刚开始写进去了,但文件出来后,这条又没了。”
而对于目前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一些企业也颇有微词。杨彦文告诉记者,尽管有企业找到他们做环保服务,但“总是遮遮掩掩的”。“很少有企业让我们了解他们的整个生产流程,使用了哪些原料,使用什么样的处理工艺等等。”杨彦文说,甚至有企业连厂门都不让他们进,拎来一桶污水让他们检测,要他们拿出解决办法。“我们只能一点点猜。”杨彦文说,如果了解整个工艺过程,处理起来肯定会简单得多,处理成本也会降低。
浙江沃特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徐葱富对记者说,现在环保设备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恶性竞争,而地方政府基本上都是最低价招标。“我们那里,很多环保设备企业已经关门或改行了。”徐葱富说,他们公司就被一些污水处理厂拖欠了很多资金。
江苏省宜兴市目前已拥有1500多家环保企业和300多家配套企业,年销售总额超过500亿元,有4万多专业人员,以及遍布全国的营销网,宜兴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环保产业集群。
但宜兴市委常委、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管委会主任朱旭峰说,由于市场混乱和低价竞争,经常发现,参与一些工程竞标的几乎都是宜兴的企业。眼下,宜兴要做的就是促进行业间的整合,通过并购整合,做大宜兴环保产业。
中金公司投行部董事总经理吴波介绍,目前环保类上市公司市值占A股总市值的比例不到2%,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很不相称。“未来要继续支持环保企业上市融资。”吴波说。
“税收政策对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不光是鼓励性的,还有惩罚性的。”丛明说,企业污染了环境,就必须要通过税收政策,让其承担一定的代价。他透露,国家税务总局正研究制定与节能环保相关的消费税政策,如适当扩大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将“两高”(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以抑制“两高”产品的生产和产能。
“环保产业是政策导向型的产业经济,与政府的政策和推动紧密相关。但是在大力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今天,政府必须准确定位,做到既不缺位又不越位。”赵英民认为,作为产业的推动者,政府应该有效刺激产业需求,促进完善产业供给;作为需求方的政府,应该积极履行甲方责任,顺应国家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要求,变购买设备、工程为购买环保服务。(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