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盘面分析 > 正文

基金涉嫌老鼠仓或重挫市场

www.yingfu001.com 2013-07-29 10:44 投资快报我要评论

  周末,突然爆出《博时基金原基金经理马乐涉嫌国内最大的“老鼠仓”》的消息,无疑将引发周一市场的大震荡。

  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透露了这一事件的发现过程:深交所的交易监控系统查出,有一个资金总量达10亿元的账户,其仓位特别是小盘股的仓位,与博时精选的仓位高度重合。监管部门顺藤摸瓜,还查出了另外一个隐秘账户,该账户可能是由马乐间接控制,账户资金从不到1000万元通过股票操作炒到了3000万元。

  10亿元的老鼠仓?这个数字有点超乎大家的想象。按照常理分析,那个隐秘账户是马乐私人账号的可能性比较大,而那个10亿元的账户,更大的可能性,是一个私募基金账户。

  跟债市的利益输送道理一样,私募基金可以是股市的丙类账号。理论上,公募基金经理可以低位抛掉价值股票,去高位接那些被私募爆炒的高位股票,个人从中获取巨额回扣。

  中国有句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在金融市场上,长期以来,“老鼠仓”行为是中国证券市场上的顽疾。

  2000年10月发表的《基金黑幕》是中国股市第一份对机构的交易行为有确切叙述的报告,尽管文中所指证的基金在操作中出现的大量对倒、对敲、高位接货等行为在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但其公诸于世还是很震撼的,导致中国基金业第一次大地震。

  后来有传媒说,资料显示,2004年管理层曾收到上千份揭发“基金黑幕”的举报,并对部分较严重的事件立案调查。但由于当时上证指数正处1300点的近5年最低点,为避免对基金持有人和证券市场造成过大负面影响,侦查工作相当低调,也没对外公布调查处理结果,这也导致基金“利益输送”有恃无恐。

  2006年2月15日,兴业基金紧急发布一则澄清公告,认为2月11日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王群航在有关媒体上对“兴业可转债基金进行恶性利益输送的分析”不符合事实,导致公司声誉受到损失,但基金研究员却认为文章中的分析推断基本正确。——证监会调查的结果是“平安无事”。

  如果说,以前基金违规问题之所以屡禁屡犯,其原因在于监管既不动真,也不动狠。那么,这几年对于基金老鼠仓的查处就要严好多,2010年还首次将“老鼠仓”基金经理移送司法机关。同样未能阻止老鼠仓的发生,说明人性对金钱的追逐是多么的强烈。而且,即使在熊市六年的情况下,硕鼠一样存在。

  股市中,虽然股指表现不佳,但是题材股层出不穷,今年牛股这么多,谁敢说其中没老鼠仓?

  2010年的时候,就有人质疑:私募年年“打赢”公募,或许存利益输送问题。大部分私募在操作流程、投资范围方面比公募要灵活不少,不需要象公募一样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管,投资策略更灵活,这点跟丙类账号非常类似。

  大部分私募基金采取分成政策,亏钱没钱分,而赚钱达到一定标准,就按二八、三七、四六等不同比例分成。作为私募基金经理个人来说,分成部分远远大于公募基金经理的年终奖金,这几年,从公募跳槽到私募的基金经理比比皆是,联手操作的可能性有没有呢?

  一般来说,业内排名突出的私募,都是靠重仓牛股和控制下跌中的仓位获取突出收益。重仓牛股,难道不是每个股民的梦想吗?能实现梦想的有几个?

  随着72家基金公司旗下1532只基金二季报全部亮相,绩优基金经理几乎一致抛弃了以金融、地产、制造业为代表的“旧蓝筹”,同时集中“火力”布局新兴产业。统计后,基金持股市值占流通市值比例最高的前40只股票中,有30只都是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个股;基金在二季度末重仓持有的创业板个股市值已达404亿元。——这会不会是大家猜测中的公募高位替私募接盘呢?

  在报道中,一位私募基金负责人也透露,在一些暴涨的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中,公募基金高位入市接盘的案例屡见不鲜,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帮人出货,但这种操作方式取证非常困难。

  或许马乐这个案件,可以给我们的猜测一个答案。

  

标签: 老鼠仓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创始人微博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4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