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资威慑猛于IPO 券商“皱眉”后市
昨日A股市场再次下挫,此前三连阳的创业板指暴跌4.40%,有分析人士认为,招行再融资引发了市场对银行股融资潮的担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显示,在2008年和2011年的银行股融资潮出现苗头后,市场均现大幅下跌。不少券商认为,从核心资本充足率看,银行股普遍存在再融资需求,招行之后或有其他银行效仿再融资。而今年再融资规模目前已达2244亿元,超过去年IPO的1132亿元融资规模。
再融资两度重创市场
7月24日,招商银行配股申请突然获批,这引发市场担忧银行股出现再融资潮。当日银行股普跌,16只银行股平均跌幅为1.51%。7月25日,市场对银行股再融资忧虑未散,指数尽墨,创业板指更大跌4.40%。
“虽然有人不太认可会出现银行股融资潮,但产生这种消息就会对市场信心构成一定的打击。”昨日,一位私募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市场不会足够理性地分析未来银行股是否真会出现融资潮,也不会等到融资潮出现再作反应。融资就意味着对市场“抽血”,况且前几次融资潮均对市场带来较大影响,所以投资者普遍忧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08年和2011年,A股市场出现过两次银行股再融资潮,这两次融资潮对市场影响不小。
2008年伊始,再融资步伐快速推进。如浦发银行(600000,收盘价8.02元)在抛出10送3派1.6元的利润分配方案的同时,也发布了增发8亿股的“圈钱”方案。
统计显示,在2008年开头两个月,就有44家公司提出再融资预案,涉及金额近2600亿元,而2007年全年共有190家上市公司实施再融资,总额才3940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当年再融资凶猛成为助推大熊市到来的因素之一。只不过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再融资对股市造成的负面影响被忽视了。
2011年,银行股再融资潮再次袭来。数据显示,2011年A股1.01万亿元实际融资总额中,约有4270亿元分配给了银行股。然而,在央行对资本充足率要求提高的情况下,中行、民生、兴业、浦发等银行纷纷在承诺短期不融资以后不久,即以增发、次级债等方式筹资以充实附属资本。而建设银行(601939,收盘价4.28元)更是在表态“建行今年肯定不会再融资”后仅仅三个月,就抛出800亿元再融资计划。
银行股再融资潮的出现重创市场。2011年4月中旬后,沪指从3000点高位连续下挫,年底跌至不到2200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银行股再融资的背景几乎都是“提高资本充足率”,这与央行相关要求有关。
自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版《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中规定,系统重要性银行和其他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分别为11.5%和10.5%,目前多数银行资本充足率与上述要求有不小的距离。虽然上述指标完成日期最迟为2018年,但市场显然担心招行再融资放行是银行股再融资潮开启的信号。
今年再融资规模已超去年IPO
如果说IPO重启是一把悬在A股上空的利剑,那么在利剑暂未出鞘时,A股上市公司已掀起的一股再融资潮,则是让市场始料不及的回旋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