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沪深市场再现缩量回调,沪指收盘再度跌破2000点大关。是什么原因让反弹如此脆弱呢?答案只有一个:市场对当前经济的担忧和对政策解读的分歧。
一段时间以来,投资者的投资逻辑很简单:如果要稳增长,那么周期股就具备了反弹的基础;如果要调结构,那么成长股就存在继续走高的可能。不过,进入7月份,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变化一:国家队护盘成为市场新的驱动力。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工商银行等权重股频频出现资金护盘动作,其中,中国石油收出罕见的11连阳,对投资者信心的恢复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然而,仅仅把“国家队”介入看成护盘则未免过于简单。历史上看,国家队入市通常是底部信号,国家队介入的大蓝筹通常也处在估值底部,这些大资金更不是傻钱。
变化二: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抗跌,这与市场理念变化有关。沪深两市经过震荡之后,重新进入个股分化阶段。调整,不是一波行情的结束,而是新热点的孕育。真正的科技成长股会不断利用每一次大盘调整的机会清洗浮筹。周五两市主板指数大跌,创业板指仍是最抗跌的指数。而且深市仍有12只股票涨停,清一色为创业板、中小板股票;涨幅前20名都是科技成长股。所以牛股不缺,这是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变化三:创业板门槛降低,调结构政策助力新经济。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金融“国十条”,明确提出了要“适当放宽创业板对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财务准入标准”,为未来创业板市场发展提供了指导思路。
变化四:扶持资源城市转型,房企融资开闸成定局。国家发改委周三下发《关于印发2012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进展情况和201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对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2013年工作作出部署。业界的解读是,这可能是中央在释放一个信号,通过市场的办法,力挺扶持资源城市转型。
上周市场最吸引眼球的要数“房企融资有条件放开”的消息。尽管监管层没有明确表态房地产融资政策将调整,但近期的各种迹象表明,房地产融资开闸基本已成定局。闸门或将从涉及房地产上市公司的重组开启。进入7月份以来,已有多家A股上市房地产企业因“筹划与公司相关的重大事项”停牌,包括宋都股份、金丰投资、新湖中宝、迪马股份、中弘股份、荣丰控股等。如此密集停牌让人不得不猜测:不止一家上市房企在酝酿再融资或重组事宜。不过,正如证监会官方口径所说,证监会在审核中将征求国土资源部意见,对存在闲置土地、炒地以及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再融资的大门依然关闭。这对房地产龙头企业无疑是直接利好。(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