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动力:资产注入增强成长动力
航空动力 600893
研究机构:中金公司 分析师:张锦,罗炜 撰写日期:2013-07-16
要点
中国航空发动机需求空间可观: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四大组成系统之一,一般占到飞机总价值的20%-25%。在未来5-10年中,国内直升机、三代半/四代作战飞机、舰载机、军用运输机、民航大飞机等新装备机型,以及原有飞机的升级和维修,都会产生大量的发动机需求。中航工业集团规划至2020年实现1万亿元的销售收入规模,以此推算集团航空发动机板块的收入规模将达到1500-2000亿元。
中国航空发动机技术水平正在不断进步:应当承认的是,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和生产技术与西方领先水平相比仍有差距,但这一差距正在缩小,尤其在发动机控制、材料技术等方面已逐步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我们认为在未来5-10年中,中国研制的航空发动机完全有可能满足新飞机型号(特别是四代机、舰载机、大运等)对发动机的需求。
公司现有资产:产品搭配合理,业绩加速可期:在公司现有航空发动机产品线中,二代机产品预计需求将保持稳定(以改型需求和更新替换维修需求为主),而三代机产品已经处于量产和增长阶段,将推动公司航空发动机主业稳健增长。而从国内新军机型号研发/试飞/量产的节奏推断,我们认为十二五末公司的航空发动机产销量增速有望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此外,外贸转包、燃气轮机(舰船/工业)等业务也是重要的增长点。不考虑注入,我们预计未来3年公司收入年增长率将在10%-15%。
新注入资产质地优秀:此次重组预案计划注入的资产中,沈阳黎明和贵州黎阳是我国重要的涡喷/涡扇发动机生产基地,南方公司是我国主要的直升机发动机生产基地,注入完成后将极大地完善航空动力公司的产品线。我们认为未来2-3年中,沈阳黎明和南方公司的收入增速有望高于上市公司的现有资产,沈阳黎明目前偏低的销售净利率也有望回升。我们粗略估算如果注入得以顺利完成,将对公司EPS形成50%左右的增厚。
未来仍有资产注入空间:此次注入完成后,航空动力上市公司将基本实现国内航空发动机整机制造业务的全覆盖。但是中航工业集团发动机板块内仍然有诸如科研院所、传动部件制造等优质非上市资产。长期看,航空动力上市公司仍存在进一步资产注入的可能性。
建议
公司复牌后,股价的上涨已部分反映了注入增厚的利好;但我们认为当前股价仍未充分反映中国航空发动机行业的成长空间、注入后公司产业地位的提升、未来2-3年公司业绩加速增长的预期。维持13-15年EPS为Rmb0.30、0.36、0.43元的预测(暂未考虑注入)。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资产注入进度的不确定性,军品交付进度的不确定性。
中航重机:传统业务加快产品结构升级 3D打印等新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中航重机 600765
研究机构:东北证券 分析师:黎焜 撰写日期:2013-06-06
公司是国内铸锻与液压产品的领先生产商,立足于航空制造业。2012年,在主营业务中,锻铸、液压、新能源三大业务的销售占比分别为69%、20%、11%。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程机械、新能源等领域,民品的市场需求短期受制于工程机械等下游行业景气度,军品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锻造、液压、新能源三大主业协同发展,加快产品结构升级。公司确定了铸锻、液压、新能源三大业务的战略定位:锻铸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液压产品将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向高端领域发展,新能源业务实施适当收缩战略。(1)锻铸业务:传统产品保持平稳增长,新产品开发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2)液压业务短期受制于工程机械等行业景气度,力源液压的椎柱塞、闭式液压泵等高端产品已小批量推向市场。(3)新能源业务涉及风电、燃气轮机、垃圾发电等领域,风电行业短期内难有显著好转,将采取适当收缩调整策略。
公司中长期将受益于航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前景。航空航天产业被列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政策扶持将推动行业发展;未来10-20年,军用飞机面临更新换代的需求,民用飞机在研制大型客机的同时,将加快支线飞机、直升机、通用飞机的产业化发展。公司隶属于中航工业集团,将受益于航空制造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前景。
3D打印等新业务的发展前景看好。公司的3D打印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航空制造业,并规划将进入智能机器人、战略金属再生利用等战略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3D打印等新兴产业目前尚处于发展起步期,短期难有显著的收益贡献,但中长期市场需求前景看好。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13年-15年的EPS为0.25、0.31、0.43元,对应的市盈率为71.2、56.8、41.3倍。公司传统业务加快产品结构转型,向高端市场发展,3D打印等新产业发展前景看好;短期估值较高,但看好长远发展前景,首次给予谨慎推荐的评级。 风险因素:工程机械等下游行业景气度大幅下滑,新产品的发展低于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