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业巨头抢滩智能手表 可穿戴设备开发热潮迭起
“对于从未戴过眼镜、腕带或是手表的孩童来说,还没有一款佩戴式产品能够让他们喜欢,至少我们还没有看到过。”苹果的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曾说道。在此番言论的背后,人们读出了其开发智能手表的雄心。
但他并非一个人在战斗。包括苹果公司在内,三星、微软及谷歌,这些科技业的大腕们,如今正将目光聚焦于贴身的微小世界中。有海外媒体15日披露称,微软已经将其智能手表项目进入测试环节。而上周末苹果则被曝出正在加大招聘力度,目的在于应对其手表产品iWatch在研发中遇到的问题。
从可以实时收发邮件的眼镜,到监控人体活动的手镯,又或者是可以让你和互联网连接的手表,这场可穿戴设备的竞争,正把拥有固定形态的设备带入无限边界的未来。
注册商标加紧招聘 智能手表各露端倪
据外媒披露,微软已将其智能手表项目的测试工作转移至Surface团队进行测试,这意味着这款设备的开发或已接近尾声。该产品被曝将使用一种铝氮氧化物的材料,其透明度约为80%,但硬度比玻璃强四倍。
而在微软的行动受到关注之前,上周末有报道称,苹果公司近期在积极招聘人才,目的在于解决iWatch设计时的一些问题。相较于微软,苹果公司在智能手表研发上的行动较为高调。日本专利局官员本月初称,苹果已经在日本申请注册“iWatch”商标。该官员称,该商标的保护范围包括电脑、电脑外设和腕表设备。
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曾在一次科技和媒体人士的会议上指出,可穿戴产品的研发时机已经成熟,他称苹果公司将继续“领先潮流”,可穿戴式电脑也许会成为下一个明星产品。
无独有偶,三星也被曝出已经在美国提交了“Samsung Gear”商标注册申请,这一商标或被用于该公司旗下多款可穿戴设备。
而海外媒体6月底曾报道称,谷歌正在开发基于其安卓操作系统的电玩游戏机和腕表。这些设备最快可能在今年秋季推出。此前,谷歌已经推出一款基于移动电脑的眼镜产品。
从社交到医疗及物流 可穿戴设备触角广
伴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实时的数据在帮助决策的过程中变得越发重要,这令可穿戴设备的需求激增。研究公司Gartner预计,可穿戴式智能电子产品市场的规模到2016 年将达100亿美元。无论是用于社交还是保健,可穿戴设备的触角也在广阔延伸,它们可用来测量体温、纪录地理位置或是识别语音指令。
在智能手表领域,参与竞争的业者层出不穷。Pebble公司研发制造新型智能手表,已经获得超过20万笔订单。而据国外媒体报道,谷歌与乔治亚理工学院正合作研发一款给狗狗用的可戴式计算机系统,得以让搜救犬等特种工作犬与人类之间的沟通更便利。
日本Telepathy公司目前已经推出一款能够创建实时接入社交网络及云服务环境的可穿戴设备,配备了摄像头、投影单元及无线通信模块等,穿戴者可以利用该设备广播自己看到的景色等。
一些保健业的成员同样也赶上潮流。欧姆龙则计划在本月稍晚开始销售新款“绝对压力传感器”,该设备设想的应用领域是要求获取高质量运动信息和生活信息的可穿戴式设备以及保健装置。而在美国可穿戴医疗概念股WebMD近日宣布上调全年营收预期,为今年以来第二次,并表示将在本财年实现扭亏为盈。另外一家雅典娜健康公司则因与非营利性宗教医疗机构签订合约而股价大涨。
在物流业,这种尝试同样在进行。美国包裹服务及物流集团UPS已经面向员工推出了一种新型“可穿戴”扫描系统,这一“戒指”状的扫描仪,可戴在两个手指上,便于扫描包裹信息并加以跟踪。此外,耐克也推出了可测量运动量的可穿戴设备。
苏格兰皇家银行曾表示,由于智能手机变得越来越大,已使随身携带变得不便,因而预计可穿戴式装置的需求将增长。其中就包括与智能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兼容的智能手表,这将对消费者产生吸引力。
随着三季度的到来,消费电子行业的一些可穿戴产品渐行渐近,而随着这些可穿戴产品推出的临近,其相关产业链受到投资者关注。有私募认为,可穿戴设备相关产业链值得提前研究布局。
可穿戴设备受关注
随着下半年的来临,一些重量级的消费电子产品脚步渐行渐近,虽然重量级产品诸如Google Glass 等产品并未给出推出时间,但市场对其产业链的关注热度已经在逐步提高。事实上,可穿戴式电子产品并不是新近才有的电子产品,一些企业早已在此道路上探索了很久。打开一些电子商务网站可以看到,类似iWatch智能手表这样的电子产品早已有推出,只是其多数功能仅局限在电子产品领域,而未关注到电子和健康等交叉的领域。随着UP这样的智能手环推出,才给投资者描绘出了更大的产业空间。
以Google Glass 为例,Google Glass可以通过声音控制拍照、摄影、视频通话、上网、导航、购物等功能,是未来穿戴式智能终端的发展方向。2013年2月份Google开放预订,共有8000台设备可供App开发者或眼镜消费者购买,单价高达1500美元。事实上,诸如苹果、三星、LG这样的企业,也都在打算推出自己的可穿戴式设备,未来行业空间不可小觑。
重点布局关键产业链
“我们作为制造业大国,全球TMT领域的创新肯定会和我们相关,一方面我们消费者群体大,另一方面我们制造业集群也不错。可穿戴式设备未来行业空间巨大,而其产业链会有一部分依靠中国的珠三角、长三角等传统电子制造产业集群。对于这样颠覆性的电子创新机会,我们需要提前研究,并深刻挖掘,这样才能投资到相关产业公司,跟随其一块成长,从而享受行业成长利润。”一位深圳私募投资总监表示,目前对可穿戴式电子设备产业链关注度较高。
“仔细分析其产业链,事实上可穿戴设备需要使用的几个关键元器件包括摄像头、电路板、柔性材料、触控面板、电池等模组。”上述投资总监表示,类似投资苹果产业链一样,其中会有一些关键环节,应该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先找到可能和这些可穿戴设备公司合作的企业,看其是否能进入Google、苹果等下游企业的供应链。有券商分析人士认为,Google Glass推出,A股上市公司中可能进入供应链的包括镜头、电池等相关公司。另外整个穿戴式终端的发展将催生多种元器件的需求,相关产业和个股可能有电声器件,摄像头,触摸屏,结构件、连接器、投影仪、通信模组。前述投资总监表示,目前比较看好的是产业链上的一些关键环节,比如柔性电路板、镜头和电池等领域。(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