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概念午间开盘后继续上涨,截至15:00,板块涨幅超过4.43%,多氟多、大东南、佛塑科技、成飞集成、西藏城投、九九久涨停,金瑞科技、天齐锂业涨超8%,比亚迪涨超7%。
科技部网站7月3日消息,由厦门大学和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联合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支持的“高安全性动力电池用功能隔膜的技术开发”项目已建成一条年产300万平方米陶瓷功能隔膜试验线,并形成了生产能力。该项目的实施,对于完善和补充我国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链缺失的关键一环,对于提高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和应用的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项目研发的产品投产后,将大规模应用于车载锂离子动力电池、数码产品用锂离子电池等领域,这将极大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资料显示,中航锂电由成飞集成控股,洪都航空也参与投资,为此将率先获益;招商证券认为,锂电池隔膜领域可关注沧州明珠、南洋科技等企业。国信证券表示,沧州明珠、九九久、大东南、南洋科技等都是锂电池隔膜领域投资的不错标的。
而对于锂电池概念股今日大涨,分析周雪松表示,从最近锂电池的行业走势来看,经过调整充分、利润释放之后,锂电池行业可能会上演王者归来。大盘在3月份调整的时候,锂电池一直处于强势的横盘整理中,并且在5月份出现了一波快速上攻的行情。而在最近大盘下跌的一段时间里,锂电池是从2738点一路下跌到2043点,跌幅接近30%,这样的跌幅实际上是估值修复的过程,因此今天多家锂电池的上市公司在消息面利好刺激下都出现涨停。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两市锂电池相关概念股约有21家,其中持有机构家数最多的前十大公司分别为德赛电池(28家)、杉杉股份(10家)、成飞集成(10家)、天齐锂业(10家)、欣旺达(10家)、江苏国泰(9家)、中信国安(9家)、大东南(8家)、众和股份(7家)、江特电机(7家);相对于去年末,机构增持数量最多的前五位公司分别为亿纬锂能(6081万股)、众和股份(529万股)、新宙邦(291万股)、天齐锂业(235万股)、金瑞科技(197万股);机构持股占流通股比例最大的前十位公司分别为德赛电池(65.17%)、成飞集成(60.32%)、*ST上控(58.02%)、江苏国泰(56.03%)、中信国安(46.46%)、金瑞科技(45.96%)、江特电机(42.42%)、亿纬锂能(41.25%)、欣旺达(40.30%)、杉杉股份(39.59%).
如果从业绩角度看,有不少于10家机构看好欣旺达、赣锋锂业、南都电源 、天齐锂业、新宙邦这五家公司;而机构预计2014年PE低于30倍的公司则包括圣阳股份、江苏国泰、南都电源、杉杉股份、新宙邦、欣旺达、德赛电池、亿纬锂能。
两大券商解读:
中信证券:锂电池与光学膜前景依然光明
投资策略 :受经济危机及新能源行业政策变化等影响,化工(行情 专区)新材料(行情 专区)同样面临产能过剩,需求增长减缓,给予行业“中性”评级。中长期建议重点关注锂电池、功能薄膜板块,推荐新宙邦和康得新 。制冷剂二季度将进入需求旺季,价格有望上涨,短期关注氟化工交易性机会。(点击查看>>>锂电池板块个股行情)
风险提示:技术风险、经济复苏低于预期、政策风险。
第一创业:隔离膜风起云涌先行者技高一筹
动力和储能电池将引发市场需求倍增。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仍然是拉动锂离子电池市场的主要动力。电动汽车(行情 专区)和储能市场的启动后,对锂电的需求将远超消费电子市场。
2013年全球隔膜需求量可达5.63亿平方米,为2011年市场容量的1.41倍,产值约17亿美元。国内隔离膜市场需求2011年约1.28亿平方米。我国锂电产品已经占到全球约30%的市场份额。国内隔离膜市场需求与锂电市场同步增长。
隔离膜是技术门槛最高的锂电材料,日美厂商占据垄断地位。日本旭化成、东燃化学和美国 Celgard公司是隔离膜市场三大垄断巨头,全球市场份额各占约20%。高端隔离膜和动力电池隔离膜几乎全部依靠进口。
目前国内隔离膜用量80%依靠进口,对国产隔离膜的需求还有很大的空间。国产隔离膜在国内市场的占比将快速上升,2013年国产隔离膜在国内市场的份额预计将超过30%,2015年将超过40%。
国内隔离膜厂商数量近两年迅速增长到约40家,先行者具有优势。
金辉高科、星源材质和格瑞恩等几家企业起步较早,具有先发优势,已经实现批量生产和销售。其他大部分企业为新进入者。隔离膜从生产线投建到实现批量销售,一般需要2-4年时间。这些新增产能将在两三年内释放。
投资建议:在隔离膜国产化过程中,具有技术优势和市场先发优势的企业将获得较大收益。建议关注佛塑科技 、星源材质、格瑞恩、九九久和沧州明珠等公司。
股价催化剂:隔离膜技术出现突破;电池技术出现变革或产品价格大幅度变化。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太快导致盈利水平下降的风险;行业估值水平下降的风险;电动汽车行业发展低于预期的风险;行业政策出现重大变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