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浪潮加速IT界与传统制造领域的融合。苹果新一代操作系统ios7通过ios in the car和车载系统相连,为车主提供信息化服务。在苹果的带动下,一大批业内知名汽车制造商加入阵营。
据中证报报道,分析人士认为,汽车市场进入成熟期后,智能车载设备作为更新换代需求将被更多消费者所接受。前期已有很多车主装载了诸如GPS导航等初级智能产品。随着产业链上下游技术的成熟,未来更多的应用将被集成到汽车上。未来汽车企业会突破现有相对封闭的制造体系,与IT等外界行业联系起来,不排除出现像iPhone这样颠覆产业链的产品,而这种革命性变化,首先可能体现在汽车显示屏上。
国内厂商刚刚起步
事实上,乔布斯在世时,苹果就提出过iCar的构想,但受制于软硬件条件不成熟,计划一直未付诸于实施。分析人士认为,苹果作为IT企业直接进入到汽车整车领域难度太大,通过自己的传统优势,切入汽车业不失为稳妥之举。目前讴歌、英菲尼迪、法拉利等高端汽车厂商表示将参与到ios in the car之中。考虑到现实环境,ios in the car在国内短期普及可能性不大。但IT领域的传导效应向来较快,苹果的推动有望使得汽车电子行业进入到新的阶段。
数据显示,我国汽车电子类市场规模已超过3000亿元,且每年市场仍以20%的速度递增。与智能手机、PAD、笔记本等IT领域相比,汽车电子行业集中度不高,在技术和汽车厂商的推动下,行业未来集中度有望提升。
某自主品牌车企汽车电子相关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当前汽车电子方面高端产品控制在国际IT大企业以及传统汽车零部件大企业手中,国内厂商才刚刚起步。国外大型汽车企业带动汽车电子行业向前发展,例如宝马、奔驰会要求电子供应商满足其个性化要求;而中国汽车企业通常被供应商推着向前,搭建架构以更好地应用已有的成熟产品。
当前,自主汽车品牌大多集中在A级车市场,大众等合资车企也有下探趋势。不过,上述负责人表示汽车小排量化的发展趋势不会减少汽车电子未来的需求,车企反而更愿意应用汽车电子技术。这是因为当前汽车产品的竞争力和增值空间就在于汽车电子。同时,汽车电子应用量越大,分摊到每辆车上的成本也越低。
该负责人表示,考虑到成本,由于自主汽车产品价格本身较低,目前不会考虑与微软、苹果等知名供应商合作。高端品牌与其合作的可能性较大。实际上,国内车企与国际国内汽车电子供应商都有一些合作。
尽管国内汽车电子起步晚,但业内人士表示,电子技术通常是跳跃式发展,后来者可以直接在新技术基础上进行研发;由于不用考虑新技术新产品上市对旧设备和旧技术的投资回收造成不利影响,国内电子企业可能更有动力去推广最新的技术,购买最新的硬件设备制造更好的汽车电子产品。此外,国际车企间的竞争可能导致新技术引入存在困难。如果国内车企要求其提供某些新技术,国外厂商可能还会考虑到车企间的竞争,而不愿意轻易引入中国市场。
业内预计,未来中国在车联网、汽车娱乐系统领域更可能形成竞争优势,而由于前期积累较少,其他领域想要取得突破较为困难。
多家企业相继布局
在软件层面,国内目前已经有企业开始在手机端进行智能车载电子设备的尝试,由于驾驶活动条件受限,语音成为最为理想的一种交互方式。近期科大讯飞在其手机端产品讯飞语点中已经上线了车载功能模块供用户测试使用。
科大讯飞负责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国内汽车销售量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基于庞大的汽车销量和保有量,各类车载电子的市场前景值得期待;随着汽车联网率增加和车载设备本身处理能力的提升,语音交互应用可以有更好的表现。
公司针对汽车内的语音交互场景开发了汽车语音助理产品,可以让用户以自然语言在驾驶过程中使用导航、音乐、电话、路况等查询功能,也可以对车内的一些设备进行控制,相关产品已经在上汽、北汽等车型中量产。另外,为了更好的抑制车内噪音对语音识别的影响,公司还自主开发了降噪模块,可保证在高噪的车载环境下识别率保持在80%以上;对于该类产品的趋势,公司认为未来应该与整车部分进行整合。公司负责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显示屏会是后期移动互联网延伸的一个新领域,语音作为车内交互最便捷的方式,有可能成为用户与车和汽车信息服务沟通的桥梁和主要通道。但汽车的产业链较长,这需要上下游合力推动。
“苹果的ios in the car主要还是一个系统层面,后期如果有相关的车厂和设备集成商愿意给予这套系统开发软件、设计产品,公司会选择在国内一些车型中落地。”科大讯飞负责人表示道。
东软集团在汽车电子领域亦有布局,其自主研发的车载导航系统已被新款宝马7系轿车选用。公司方面透露,东软正在研发“Telematics”端到端整体产品方案。“Telematics”是无线通信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卫星导航系统和车载电脑相结合的产物,具有物联网属性。通过“Telematics”提供的服务,驾驶者不仅可以了解交通信息、车辆工况、驾驶状态、周边商户信息,还可以通过连接家庭服务器,及时了解家用电器的运转情况、安全情况等。公司现有由两千多人构成的研发团队从事汽车电子相关软件开发,在沈阳、大连、德国汉堡均设有研发基地。目前,BMW5系、7系、BENZ ML、卡迪拉克CTS、讴歌等汽车的部分型号应用了东软集团的导航软件或音响软件。
东软集团最近几期财报显示,软件及系统集成业务在营业收入中占比80%以上。公司相关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汽车电子将成为继医疗电子后,又一持续、快速成长的行业。
某业内分析师同时认为,由于需求的提升,汽车电子不仅在前段五花八门,对应的后端设计也越来越复杂,这将对连接器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国内汽车线束连接器的代表企业之一,德润电子在去年进入一汽大众供应链,已经可以为A3等中高端汽车提供产品。
前述自主品牌车企汽车电子相关负责人认为,未来汽车企业会突破现有相对封闭的制造体系,与IT等外界行业联系起来,不排除出现像iPhone这样颠覆产业链的产品,而这种革命性变化,与汽车电子的应用密不可分。(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东软集团:一季报业绩点评及公司调研纪要
研究机构:宏源证券日期:5月2日
一季报主要内容:
东软集团发布13 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14.31 亿元,同比增长15.56%,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65 万元,同比增长-8.4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248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85%。
报告摘要:
经营状况稳健向好,软件与系统集成业务持续增长。公司一季度收入增速为15.56%维持稳健增长,营业成本和销售费用率增速基本保持稳定,管理费用得到进一步控制,可见公司总体经营状况在12 年基础上正在进一步向好。分业务来看收入占比最高的软件与系统集成业务增速较快达18.82%,主要得益于目前城镇信息化建设投入期且公司在各个细分行业线布局全面,能够抵御个别行业增速较低风险实现持续增长。
一季度业绩占比较小,投资收益造成业绩较大波动。一季度为行业传统淡季,对于公司全年业绩影响不大。近几年公司一季度收入占全年收入为18%左右,而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占比则为7%到12%之间,因此一季度业绩对于公司全年净利润影响相对有限。12 年一季度由于公司确认大连发展股权的税后收益导致一季报净利润增速为89%,13 年公司投资收益相对大幅下降,因此对于公司一季报净利润增速造成较大影响。
注重业务发展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公司将持续受益智慧城市建设。公司在去年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实现收入的稳定增长,主要原因就是公司一直重视业务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通过广泛的行业覆盖和平衡行业发展周期性,努力做到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平衡和多个垂直线的并行发展。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具备整体解决能力,有能力对于拿下一些智慧城市建设的总包或者医疗、公安等领域的业务。
预计13/14 年EPS 分别为0.48/0.65 元,维持6-8 个月13 元目标价, 维持"买入"评级。(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