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现在言“钢腕治市”为时尚早
刚刚过去的5月,中国股市掀起了一场监管风暴。5月10日,证监会宣布了对万福生科案的处罚结果;5月17日,证监会宣布对隆基股份、勤上光电等八家上市公司调查立案,同时对民生证券、南京证券的保荐业务进行立案调查;5月31日,证监会又宣布对新大地、天能科技及其中介机构的处罚结果。此外,证监会还在5月对5家问题资产评估机构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其中并不缺少一些相对严厉的监管措施,因此,5月的监管风暴为证监会主席肖钢赢得了“钢腕治市”的美名。
笔者认为,5月份确实是肖钢自3月17日上任以来证监会工作最见成果的一个月份。不过,如果因此认为是“钢腕治市”的话,则为时过早了一些。正如肖钢上任时所表态的那样:“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5月的监管风暴其实还是“郭氏新政”的延续。
其实,这样一场监管风暴在5月出现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实际上,就在今年新年伊始,证监会就曾掀起过一场小小的监管风暴,即在新年的前十天时间里开出了12张保代罚单。对保荐代表人的处罚也是步步升级,从“3个月内不受理其出具文件”升级到“12个月不受理与行政许可有关文件”。尤其是在去年12月初,郭树清在出席第三届“上证法治论坛”时表示:“有的时候,大家都说惩处不力是由于法律规定的责任太轻,其实最后发现完全是另有原因。例如,对于保荐人出具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保荐书,证券法明确规定要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业务收入,并处以业务收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暂停或者撤销相关业务许可。一直以来,我们鲜有实行。”这显示出郭树清有意加大对保荐人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虽然5月监管风暴不乏亮点,但总体说来还没有达到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负责人在今年“3·15”前夕的表态:不仅要让欺诈上市者直接退市、赔偿投资者损失,而且还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经济责任与刑事责任。毕竟对万福生科案的处罚再如何“严厉”,却丝毫不影响其继续挂牌上市。对平安证券的“严厉处罚”反倒有“弃车保帅”之嫌。此外,平安证券设立补偿基金是一个亮点,但也可能是一个隐患———一旦此后万福生科真的遭到深交所第三次公开谴责而退市,投资者就很难再向平安证券索赔了。至于对新大地、天能科技及其中介机构的处罚,程度明显轻于对万福生科案的处罚,其意义也就仅限于“A股首次”。
因此,仅凭5月的监管风暴就认为是“钢腕治市”,未免还为时尚早。实际上,肖钢上任证监会主席之后,也需要一个了解情况与完善监管措施的过程,这个时期能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就好。至于“钢腕治市”,那其实也是笔者所期盼的,但“钢腕治市”更应该体现出政策的“钢性”,这也是肖钢下一步的监管目标。
如对欺诈上市案的查处,必须让相关公司直接退市,并赔偿投资者损失。这是不能动摇的钢性。做不到这一点,一切措施都是枉然。又如,对欺诈上市案中包括保荐机构在内的中介机构的处罚,这其实也是钢性的,那就是谁砸中国股市的招牌,就砸谁的饭碗,让其永远滚出中国股市。再如,引入集体诉讼机制,切实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这个问题显然不是平安证券设立一个临时性的补偿基金就能解决的。
当然,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也是肖钢不能回避的问题。实际上肖钢也确实没有回避这个问题,6月7日其领导下的证监会拉开了新一轮IPO改革的序幕。不过从IPO征求意见稿的内容来看,仍然体现不出“钢腕治市”的钢性,IPO改革还是在回避一些核心的问题。之前市场谈论的优先股制度也并未涉足。就此而论,“钢腕治市”还未见雏形,“钢腕治市”任重而道远。(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