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广大股民视为预言帝的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程定华在5月初就发布下半年投资策略报告,指出5月到6月随着IPO的重启,会造成市场结构的变化,小盘股将下跌,沪指将维持在2000点至2300点震荡。这些天大盘的走势,再次印证了程定华此前的分析。不过,程定华对下半年大盘的走势并非悲观。“等IPO、国五条、理财监管等因素消化后,合适的反弹窗口就会出现,8—10月份出现反弹的概率较大,股指加速上涨在10月份。”
对于下半年的行业配置,程定华给出了两个建议:一是考虑最便宜,四个最便宜的板块分别是百货、一线地产、银行、保险;二是投资“中国梦”相关的板块,行业也是四个,电子信息、环保、军工、生物医药。
李大霄则一再强调从高估值的创业板、中小板中撤退,转投低估值的优质蓝筹板块。
楼市调控年底或放松
资本市场没有任何起色,房地产市场自然受到更多关注。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深受政策影响,特别是新国五条关于二手房交易按差额征20%个税的政策,一度让二手房市场成交量火爆,抛房和买房都很积极。不过,在政策逐步落地之后,二手房交易市场交易量大幅萎缩。交易量的大起大落,让房地产投资者一时间无所适从。
在楼市调控政策持续作用下,楼市价格不断上涨的势头终于有所遏制。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只有2个城市房价下降,1个持平,67个上涨,环比价格上涨的城市中最高涨幅为2.1%。而到了5月份,尽管统计局的数据还没有出来,但多个城市都传出房价下跌的消息。
李小姐有着超过10年的房地产投资经验,在楼市上的投资收益超过500万元。不过,现在李小姐手上已经没有投资型房产了。“前几年楼市投资收益高,一个关键因素是首付低,杠杆效应明显。现在二套房政策收紧,加上首付比例大幅提高,且房价继续大幅上涨的几率已经很小了。这时候继续持有房地产,风险可能比机会要大很多。”
从今年3月以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和高层表态来看,关于房地产调控的声音越来越少,提及时主要强调两方面内容:一是强调保障房建设,二是加快建立房地产稳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5月份,国务院强调扩大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北京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韩世同表示,此项改革很可能是楼市调控模式加速向市场主导切换的风向标。渤海证券也发布研报指出,如果下半年城镇化政策出台,那么楼市调控政策必将出现调整,来配合城镇化政策的出台。
“如果房地产调控政策放松,房地产市场投资的活跃度又可能上升。特别是三四线城市,随着城镇化政策的推出,有望成为下一波楼市投资的热点。建议投资者多关注三四线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机会。”中原地产中国研究院分析师许萌指出。
黄金投资忧大于喜
4月中旬,黄金价格出现了一轮暴跌走势。短短两个交易日,国际金价从1560美元/盎司左右,暴跌到1321美元/盎司这一最低点才止跌反弹。这一轮的暴跌,引发了“中国大妈”的疯狂抄底,然而,此后金价围绕1400美元/盎司反复震荡。6月份以来,金价再次跌到1400美元下方。市场上“中国大妈抄底被套”成为热议的话题。
下半年黄金市场走势如何?此前抄底的“中国大妈”们对此十分关注。但是,国际知名投行和投资大师对金价后市走势的重大分歧,让投资者感到十分迷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不久披露的报告显示,4月份以来,多国央行增持黄金;世界黄金协会上周末发布报告称,由于中国和印度消费者黄金需求大幅提升,且对黄金市场后市看好,今年第二季度亚洲黄金需求量有望创季度新高。上述原因被认为是支撑黄金近期触底反弹的核心因素。此外,国际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近期为黄金多头呐喊:“不要抛掉你手里的黄金。”花旗银行大胆预测,2016年金价将上涨到3500美元/盎司。
但是,更多的机构还是看空黄金后市。高盛、德意志银行等知名投行近期不断发布研报指出,随着美国经济转暖势头明显,加上欧洲经济下半年有望复苏,资金的避险需求在不断降低。如果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金价将面临更大的考验;“末日博士”鲁比尼6月初更是放言称,黄金价格2014年前会跌破1000美元。鲁比尼称黄金仍是“愚昧时期遗物”,没有内在价值,只是作为“无理性担忧和恐慌”的对冲物。
看空金价的还有投资经济学家肖恩·马希尔。马希尔认为,国际黄金市场目前完全没有推高金价的外部环境。“当前的国际黄金价格正处于上一轮疯涨周期的末端,在1100-1400美元/盎司附近震荡。这与前几年看涨黄金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广东南方黄金研究院研究员黄剑平表示,经历2008年金融海啸后,各国持续实施货币宽松政策,但是目前全球通胀处于较低水平,黄金对冲通胀魅力减弱;而美国过去几个月的经济表现在发达国家中可谓一枝独秀,这为美联储准备收紧宽松政策提供了支撑,对黄金构成利空影响。建议投资者在目前价位不宜做多黄金。
银行理财受压
监管政策趋严
2011年、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品经历了一段“黄金时期”,动辄超过10%的年化收益率,让股市、基金、保险等理财渠道黯然失色,吸引了数万亿资金纷纷涌向银行理财产品。截至2012年末,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余额高达6.7万亿元,规模超过股市、保险,仅次于银行存款。
然而,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银监会、央行对银行理财的监管明显加码,使得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的风险开始暴露。去年下半年,某银行工作人员私售“飞单”,导致大量投资者出现大亏,并引发监管层的高度关注,针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治理整顿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普遍维持在5~6%左右,相比去年同期降幅达50%。
家住广州番禺锦绣香江小区的张阿姨告诉本报记者,过去两年,她将近50万家庭资金都投在了银行理财产品上,每年分红都有5万多,比存银行划算多了。“但今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只有5%甚至更低,与银行长期存款利率差别不大。我是否该将这些资金从理财产品上退出来?”张阿姨向本报记者咨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