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央行将在2013年保持政策利率不变,而且会把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确保流动性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重点。货币宽松可能无法有效解决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结构性问题,新增贷款并未对投资活动起到多大支持作用,而被用在了其他方面或者留在了金融系统内部。
央行利率政策全年不会改变
5月份社会融资总额增加1.19万亿元,显著低于4月份的1.747万亿元(接近去年同期的1.143万亿元)。总体来看,今年前五个月的社会融资总额累计为9.11万亿元,远高于去年同期的5.99万亿元。
朱海斌分析,5月份社会融资总规模增速放缓的原因,部分是由于银行业监管机构对2013年头四个月超速行驶的综合信贷踩下刹车,这点体现在银监会近期几项收紧理财产品(特别是非标信贷产品)和银行间资产管理的措施。预计未来信贷增长将有所放缓,但考虑到经济数据欠佳,信贷收紧的可能性不大。摩根大通维持9.1万亿元的新增银行贷款预测(增幅14.5%),同时预计2013全年社会融资总额将为18万亿元(总量增加18.5%)。
由于6月9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CPI和PPI数据意外回落,如何应对当前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间的微妙关系成为央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胀压力放缓已经为进一步货币宽松创造了条件。比如,自2012年5月以来一年期存款利率已经回归正区间,且有望在2013年余下时间里稳定在这一区间内。然而,朱海斌认为,央行将在今年保持政策利率不变,而且会把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确保流动性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重点。
新增贷款将滞留金融系统
他指出,当前经济活动的疲弱并不仅仅是周期性现象,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过去几年累积的结构性失衡问题,这包括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以信贷为动力的经济增长,以及投资效率的降低。这也为财政政策和结构性经济改革发挥作用创造了更大空间,而其效果也将好于货币和信贷政策。
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或许并不可取,其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虽然央行对外推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但过去两个季度为实体经济提供的信贷支持并不多,特别是考虑到一季度向来都是社会融资最活跃的季节。鉴于贷款增长对GDP 增长存在着滞后效应(通常为2~3个季度),对于进一步的政策放松央行可能会持谨慎态度。
其次,贷款投放所产生的影响可能会低于历史数据预示的水平,换句话说,货币宽松可能无法有效解决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结构性问题。贷款投放效应的减弱或许同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脱节有关。比如,一些企业可能将获得的低息银行贷款转手贷给信托公司,从而通过利差套利(造成社会融资总额重复计算);此外,鉴于近期应收账款有所增加,有些公司可能会以新贷款偿还老贷款和利息,或者以此填补运营资金。这表明实体经济中的新增贷款并未对投资活动起到多大支持作用,而被用在了其他方面或者留在了金融系统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