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盘面分析 > 正文

证监会推进优先股 化解股市危机最大利好出炉(3)

www.yingfu001.com 2013-05-27 13:16 赢富财经我要评论

  优先股抓住了A股症结 化解股市危机最大利好出炉

  上周股市尽管跌宕起伏,但是,有惊无险,收盘结局依然理想,上证综指微涨6点,但创业板大涨4.9%,中小板大涨3.8%,并双双创出两年多和一年多的新高。

  最值得市场兴奋的是,我一再建议和呼吁的优先股制度,终于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并为高层领导所采纳。肖钢新主席上任两个月后,书写出了中国证券史上最重要的一笔——推进5家公司作为优先股试点,5月底前将方案上报国务院。同时,公布了优先股推进流程的三个层次:首先是国务院出台相关解释文件,其次是各部委出台相关规定,最后是交易所出台相关细则。从中可以看出,优先股制度已经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首肯,不会再像“4万亿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入市”那样的忽悠。

  1。优先股制度抓住了股市连年危机的最主要症结。

  中国股市为什么12年涨幅为负?为什么股市的经济晴雨表的功能一再失效?为什么与全球股市创5年半金融危机前新高的牛市走势相背离?为什么广大机构和投资者不能享受经济高增长的成果反而连年亏损累累?为什么场内的投资者不断割肉离场而场外的投资者坚决不愿进股市?为什么中国股市只能老是指望QFII和RQFII来当抄底的“解放军”而他们迟迟等待?为什么几十、上百万亿的社会资金宁可去投资高价的房产和风险极大地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而不进股市?

  答案是:除了扩容大跃进和上市公司过度包装和造假以外,最本质的原因是:2007年以前的上市公司的大小非曾向流通股东支付了10送3的对价,而此后的上市公司则不支付兑价,其一元成本的大小非,利用“三高”发行的优势,在解禁后可以随心所欲、没完没了地在二级市场抛高价,肆无忌惮地掠夺二级市场投资者的财富,并通过年复一年的增发,将市场作为“抽血机”。归根结底是股权制度的不规范、不合理,持股成本的悬殊差异,使得广大中小投资者的血汗钱不断地去为造就成百上千个亿万富翁做贡献。

  在新一届政府和证监会新主席上任后,终于实事求是、大胆改革、聚贤听能、顺应民意,推出了比2005年股改更公平,更符合“三公”、更得民心的改革举措——推行优先股制度。这不能不是股市罕见的重大利好!

  2。优先股制度对市场的利好在哪里?

  第一,限制了控股股东的股权,将剩余股权纳入优先股,是与国际股市接轨,可以有效地解决“一股独大”问题,加速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

  第二,触动了控股股东巨额利益的“奶酪”,可打消相当多的企业盲目上市的冲动,减缓扩容的压力。

  第三,控股股东拥有大量只能拿红利的优先股,将迫使大股东分红和送转股,可提高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回报。

  第四,优先股只能在交易所系统集中交易,而不能在二级市场抛售,从而消除了长期以来市场对没完没了的、超低成本的大小非减持的恐惧,有利于股价的稳定,吸引人们中长线投资。

  第五,优先股不能计入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迫使大非不敢轻易减持股份。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像国美电器黄光裕和陈晓的激励控股权之争,也有利于市场的资产重组和收购兼并,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第六,优先股制度还包括上市公司的非公开发行,即定向增发之类的再融资。一旦再融资也变成优先股,那么,无业绩支撑、无高成长性、无丰厚回报的公司就不可能融到资。而能以优先股进行再融资的,一定是好股票,市场的大机构就会追捧。

  第七,优先股制度的推行,缓和了市场的供求矛盾,将极大地吸引目前云集在房地产、黄金、银行理财产品等市场资金,以及居民储蓄,转战股市,为市场带来比 QFII 和 RQFII 总共4000亿更多的新增资金,将长期低迷的中国股市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慢牛轨道,逐步形成财富效应,使股市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载体。

  第八,优先股制度推迟了重启IPO的时间。由于证监会已确定第二轮IPO现场检查将在6月份进行,而优先股试行流程的三个层次也需要1——2个月的时间。在此以前,即7——8月份前,重启IPO已无可能,从而给市场又腾出了扩容真空期做行情的时间。

  3。优先股对“周期板”具有提升台阶的积极作用。

  因为,在新一届政府“调结构、转方式”,“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政策趋向下,今后,周期板的大盘蓝筹股锁定的优先股数量巨大,以往那种狮子大开口似的再融资圈钱方案,也必将因“优先股”而流产,也使重启IPO对周期板的大盘蓝筹股的冲击减小,有利于大盘蓝筹股逐步地上台阶。

  但是,优先股制度不可能催生周期板的大盘蓝筹股出现大行情。许多人从技术图形上、K线上、技术指标上得出了上证综指将出现大行情的结论,却忽视了几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一是,GDP、PMI等经济数据的不断疲软,使大机构找不到发动大盘蓝筹股的经济依据。

  二是,从政府的强调的“经济转型”、“不会再出刺激经济政策”、“不会再增加政府投资”的表态中,找不到发动大盘蓝筹股行情的政策依据。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创始人微博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4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