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20日,沪深融资融券余额合计达到1992亿元,快速逼近2000亿元大关。其中,今年以来不到5个月时间里,两融余额累计净增加1097亿元,一举超过此前34个月的总和,显示今年以来两融余额呈现加速增长态势。随着两融规模快速增长,该领域的投资机会渐多,对于那些融资余额快速增长标的,投资者若进行恰当布局,将有望获得不错的收益。
“两融”余额快速增长
截至5月20日,沪深融资融券余额合计达到1992.66亿元,快速逼近2000亿元大关。如果21日两融市场继续保持目前的增长速度,那么两融规模突破2000亿元只在旦夕之间。
就目前两融市场来看,融资做多几乎没有限制,而要想进行融券做空,很多投资者颇有难于上青天的感受。由于融资与融券便利性存在巨大差异,促使两融市场出现融资余额独大的奇特现象。截至5月20日收盘,两市融资余额达到1952.32亿元,而融券余额仅为40.34亿元,融资余额在两融规模中占比接近98%,其对于两融余额变动起到了绝对的主导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融资余额变动,可以用爆发式增长来形容。自2010年3月31日融资融券启动以来,两融市场的累计交易时间大约为40个月。不过,在这40个月度中,融资融券增长速度相差悬殊。自2010年3月31日至2012年12月31日的34个月里,融资余额累计净增加约857亿元;而截至5月20日,在今年以来不到5个月时间里,融资余额累计净增加1095亿元,一举超过此前34个月份之和,显示融资余额在今年以来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融资劲增催生“黑马”
在融资余额独大局面下,两融领域的机会也呈现一边倒的态势,基本上都集中于融资领域。
就沪深融资标的来看,今年以来有35只标的融资余额累计净增加超过5亿元。其中,中国平安、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中信证券高居前列,同期融资余额净增长分别达到37.98亿元、29.50亿元、28.19亿元、27.77亿元、23.75亿元。
融资余额聚集在以上35只标的,在客观上影响了相关标的股的二级市场走势,这为一些投资者依托融资余额快速增长而运用做多策略提供了契机。
数据显示,以上35只融资余额快速增长标的,今年以来平均上涨30.58%,跑赢同期大盘28.99个百分点。让投资者眼前一亮的是,这些标的中居然还产生了冠豪高新、鹏博士、华谊兄弟、兴蓉投资和广州药业等“黑马”,而这些“黑马”今年以来累计涨幅分别高达295.14%、146.31%、124.31%、90.57%和86.77%。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有投资者年初以来就持续买入融资余额快速增长标的,不排除撞上冠豪高新等“黑马”的可能,即便采用分散投资方式,也将有望获得显著跑赢大盘的收益。
事实上,对于如何利用融资余额快速增长这一指标获取更好的收益,方法还不止以上一种,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例如,有分析人士就指出,今年以来每月都会出现一些融资净买入额激增标的,由于融资净买入额增加意味着新资金明显介入及市场新偏好出现,此类标的往往在当月或次月有望实现较好的绝对收益,有的标的还可能就此踏上“黑马”之旅。因此在两融市场规模日益壮大的今天,关注融资“新面孔”或许可以作为投资者获取超额收益的终南捷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