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荀建华一方面以行业和公司陷于困境为由变更承诺补偿协议,使利润补偿大幅缩水且延期至2014年11月实行,还称这“是承诺人能够做出的最大限度的补偿”,另一方面却通过陈海龙之手减持落袋近3亿元。
此外,对于这3300万股股票的去向,荀建华一方和陈龙海一方都没有任何解释,这也违背了资产重组报告书的约定:“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交割日起至3300 万股限售股按重组协议约定交付给荀建华及其一致行动人或按各方另行协商确定的处置方式处置完毕前,该3300万股对应股东的信息披露义务人仍为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登记的股东,即陈龙海、周乐群、毛培成、罗镇江。相关股份在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登记过户给荀建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后,由荀建华及其一致行动人作为相关股份的信息披露义务人。”
重组埋下后患
造成亿晶光电大股东荀建华及其一致行动人目前窘境的,是一次历时达两年多的重组,始于2009年8月,终于2011年12月。在重组中,亿晶光电通过借壳海通集团实现上市的目的,彼时起公司的主营业务也从果蔬加工转为单晶硅棒、硅片切割、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的生产和销售,正式更名为亿晶光电。
据当时参与重组的律师赵博嘉介绍,亿晶光电原本拟赴港小红筹,后来决定A股IPO,又遭遇2009年的经济低谷期,等不及排队IPO,于是就想借壳海通集团,最终于2011年底上市。
“之所以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一个是因当时亿晶光电股东建银国际的"外资"身份,苦等商务部批文;再一个是当时中信证券保荐人谢风华等的内幕交易事件。”赵博嘉表示。
除了耗费时日以外,由于当时光伏业大热,亿晶光电相对海通集团的资产估值也很高。根据资产评估报告,截至2009年9月30日,拟置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为48376.63万元,评估值为69780.52万元,评估增值率44.24%;拟置入资产账面价值为94755.26万元,评估值为282,381.32万元,评估增值率高达198.01%。
而伴随置入资产高估值的正是前面提到的利润承诺协议。根据中和评估出具的中和评报字(2009)第V1075号《资产评估报告书》,荀建华及其一致行动人承诺,置入资产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预测净利润分别为3.04亿元、3.49亿元、3.7亿元和3.39亿元。如果目标资产的实际盈利数如低于净利润预测数,荀建华等人将按协议规定,以其持有的股份对上市公司进行补偿。
也正是因为如此,自海通集团于2009年9月18日公告重组预案并复牌后,其股价由8.13元直线上升,2011年3月21日最高时甚至涨至60.42元。但接下来的三个月股价随即腰斩至30元左右,2012年全年则由20元左右腰斩至10元以下。截至2013年5月10日,亿晶光电的收盘价为8.63元,较最高价跌去了85%。
尽管股价自2011年3月以后一直在下跌,但仍有不少中小股东坚守,他们的信心正是来源于前述利润承诺协议。
“我买这只股票已1年多了,退休金亏了50%多一直持有,是相信公司的诺言!现公司食言了。”一位投资者悲愤地表示。
那些高位套牢而依然坚守的中小投资者,对荀建华等人变更利润承诺的协议表示激烈反对,也就不足为奇了。
5·17小股东对决控制人
在亿晶光电2011年底上市之初,荀建华曾对外表示,将以此次A股重组上市为契机,“以更加优异的经营业绩回报广大投资者,以更加负有责任感的经营运作回报社会,成为优秀上市公司的典范”。然而,仅过了一年多一点,荀建华就要违背承诺,成为另一类“典范”了。
但是,亿晶光电的中小股东不会就范,他们准备在5月17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联手反对变更利润承诺协议的提案。由于荀建华等关联人在该项表决中必须回避,新的补偿方案能否通过就完全掌握在持有2.6亿股份的中小股东手中。
也许是自知理亏,荀建华等人试图采取措施安抚中小股东。5月8日,亿晶光电董事会发布了公司将于5月13日召开网上投资者交流会的通知。公司称,希望通过此次交流会,与广大投资者就协商变更利润补偿方式事宜展开沟通交流。
而沟通交流的结果如何,等到5月17日亿晶光电股东大会那天自然会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