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一轮投资计划密集出台 总金额超20万亿
地方拉响过度投资警报
不出所料,面对如何寻找经济增长新动力这道难题,地方政府再次祭出了“投资”这一杀手锏。近期,不少地方纷纷推出了大规模投资计划,据不完全统计,2月以来十余省份已公布地方投资计划涉及金额超过20万亿元。值得警惕的是,地方投资热尽管能对拉动GDP增长产生短期影响,但却给未来埋下了危险的种子。
隐患1 地方债风险“走钢丝”
在刚刚过去的短短三个月,各地政府争相展示出自己大规模的投资蓝图:四川4.3万亿元、贵州1.7万亿元、浙江未来五年投资超10万亿元、广西1.5万亿元、江西6694亿元、广东7869亿元、云南3770.55亿元……
就目前各地已公布的数据看,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已逾20万亿元,远远超2008年中央推出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
“地方政府主导下的过度投资已成为当前越来越突出的矛盾。尽管从短期看,能对拉动GDP增长产生一些影响,但从中长期来说,会埋下很大隐患。尤其要警惕新一轮投资热带来的地方债务风险。”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实际上,近几年地方债风险早已被业界视为“走钢丝”的状态。近日国际两大评级机构纷纷下调中国主权债务评级,地方债务风险是其中主要原因。4月9日,惠誉将中国的长期本币信用评级从AA-降至A+,理由是担心政府债务膨胀及影子银行扩张损害金融稳定。随后的4月16日,穆迪也宣布将中国主权债务展望评级从正面下调为稳定,称地方政府或有负债可能影响中国政府的资产负债表质量,妨碍经济向更平衡和更稳定的增长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