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卫生部涉水产品批件数量统计,国内获得卫生许可证的饮水器厂家有3000余家。实际上,市场上在售饮水器产品超过10000家。“绝大多数采取的是无证、套证、假证以及证物不符的方式在市场销售饮水器产品。”国内一家品牌饮水机销售总监告诉记者。
于是,市场产品有了国产和进口、品牌等分类。据净水器解析网负责人介绍,第一类是国产专业净水器品牌,以沁园、泉露、安吉尔、立升、净之泉等为代表;第二类是进口专业净水器品牌,以爱惠浦、3M、东丽等为代表;第三类是跨行业品牌,以美的、九阳、海尔等为代表。
而另外一种分类则是,以怡口、斯美特为代表的进口品牌,以沁园、泉露为代表的国产专业品牌和以美的等为代表的贴牌跨行业品牌。在上述之外,则被市场认为作坊乃至无证厂家。
国标难产
饮水器良莠不齐的局面,说到底就是缺乏标准和监管。根据卫生部有关规定,我国饮水器行业实施卫生许可备案制度。“备案的结果是,饮水器行业成了监管的真空区,卫生部门不管,其他部门也不管。”恩美特中国总代理李铭表示。
正是在这种三不管的空间下,净水器行业在国内开始了疯长。“净水器行业一直没有一个国家标准。没有准入门槛,争名逐利的商家自然蜂拥而至。”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净水器及其系统标准化工(行情 专区)作组组长叶建荣分析。
深圳净之泉科技公司销售总监李阳预测,在需求的拉动下,净水器行业将保持每年40%的增长速度。预计2015年净水器产量有望达到26000万台,按照每台2000元来计算,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
然而,市场并不集中。统计显示:2011年净水设备年销售在1亿元以上的品牌有四五家,净水品牌集中度非常分散。
净水器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9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由于具有更实惠、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净水器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在美国、日本等国及我国台湾地区,净水器的普及率已达70%。
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委员会秘书长马德军曾表示,目前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净水器的家庭拥有率不足15%,其他城市拥有率更低。这一方面说明净水器在我国的发展尚在启动阶段,另一方面也显示了这个领域的商机。
中国饮用水问题又为净水器行业提供了巨大生存空间。据报道,住建部水质中心在2009年作了一次全国普查,全国抽查中的4000余家水厂中,1000家以上出厂水水质不合格。全国35个重点城市中,仅有40%城市有能力检测106项全指标,地级市、县级市全部需要送检,大批县市、乡镇水厂连常规指标检测能力都不具备。死猪事件发生后,受影响地区居民对饮水安全更加担忧。
然而,饮水器国家标准酝酿自2007年。这个被业内给予厚望、由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导并由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净水器及其系统标准化工作组组织,开始了《家用及类似用途净水器》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但时至今日依然没有出台。
“未来3到5年内仍难出台。”多家饮用机公司负责人均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