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两市股指继续下探,早盘开盘后震荡走低,尾盘加速跳水,沪指下破2200点,深成指也继续向8600点靠拢;盘面上看权重股调整幅度不大,但强势股周五出现补跌,两市出现跌停潮,这是2444点调整以来比较少见的现象.
资金流向上,沪深两市资金流出规模加大,合计净流出72亿,深市流出力度为沪市两倍;尤其是中小板、创业板,周五流出规模为2444点以来的最大规模,表明随着调整行情的持续,高估值品种的泡沫最终还是在走向破灭。
板块方面,银行股周五主力净流入资金规模最大,但相对银行板块市值而言,流入力度并不大,无法支撑银行走出明确的上升行情;但至少资金运动方向上表明银行股目前位置相对较为安全稳健,后期逢低投资者仍可关注银行股。
地产股周五资金动向与银行类似,呈小幅净流入状态,市场已充分消化前期政府出台的房价调控政策来;地产股我们的观点未变,13年业绩增长比较确定,可逢低积极关注。
钢铁、造纸印刷、外贸行业为A股较为边缘性行业,行业不存在特别突出的机会,建议投资者中长期回避。
技术形态上,沪深两市股指短期指标重新走坏,五一长假后股指若不能扭转目前弱势,则股指重心将进一步下移,市场将迎来新一轮下跌,但这轮下跌可能主要以强势股补跌,中小市值品种杀跌为主。
总体而言,目前市场进入指数跌幅不大,个股杀伤力较大的阶段,这中盘面往往对投资者杀伤力最大,对市场信心打击也最明显;周五强势股的调整以及创业板、中小板的调整可能与IPO重启临近关联较大,IPO的重启对高估值品种的冲击最大,短期投资者需重点防范高估值品种的调整风险.
对于操作,目前市场弱势格局未变,短线股指波动幅度较大,波动方向随意性较强,短线操作难度较大,回避调整不充分、高估品种,逢低关注低位优质蓝筹可能是较为合适的选择。(博众投资)
尾盘跳水藏玄机 历史规律指示节后方向
周五尾盘两市急速跳水,最终沪指收于2177点,跌0.97%,4月阴线收官。与实物黄金遭疯抢不同,持续调整的A股近乎“无人问津”,但反身性理论告诉我们,希望总在绝望里重生、而在疯狂中毁灭!从沪指的10年牛熊历史转换规律看,被“抛弃”的A股或孕育着重大战略机遇,值得投资者深思!
有周期理论分析认为,观察历史牛熊转换规律,可发现A股每10年是一循环周期。在这大循环周期中,股指有三次牛市和三次熊市。第一个循环周期从1992至2001年,其中:第一次牛市1990.12.29-1993.2.16,历时两年,涨420%;第一次熊市1993.2.17-1994.7.29,历时一年半,跌54%;第二次牛市1994.8.1-1997.5.12,历时3年,涨245%;第二次熊市1997.5.13-1999.5.17,历时3年,跌28%;第三次牛市1999.5.18-2001.6.14,历时3年,涨106%;第三次熊市2001.6.15-2005.6.6,历时5年,跌49%。第二个循环周期,从2002-2011年,由于第一轮循环后,熊市延续到2005年,这段可看做第二个循环周期的第一次熊市。其中:第一次牛市2005.6.7-2007.10.16,历时三年,涨488%;第二次熊市2007.10.17-2008.10.28,历时1年,跌70%;第二次牛市2008.10.29-2009.8.4,历时1年,涨95%;第三次熊市2009.8.5-2012.12.4,历时4年多,跌幅43%;那么,2012年正好是新一轮牛市起点,这也正是一个大周期循环。从历史时间看,除了2008——2009年牛市持续时间一年外,其余均持续3年左右,可见2012年的新循环起点以来,上涨周期尚未完结,历史规律显示或将持续到2014年!
此外从2444高点的回调来分析,调整时间已经长于前一波段的上涨时间,且股指在黄金分割位之上,表明调整属于强势性质,预示其背后更大周期趋于向上。从这个角度看,目前的调整具备战略价值。我们广州万隆近期坚持认为,在改革的倒逼因素持续作用下,改革升级的信号将在未来被催化并触发。一旦此升级信号发出,将扭转目前投资者对改革落空的失望预期,有望与主力资金的质变而形成共振合力,从而推动未来股市的拉升。而在最后拉升到来前、在目前的震荡盘底过程中,由于增量改革陆续释放,部分个股已迎来先于大盘的布局良机。尤其是那些与改革相一致、与产业资本运作相结合的转型类行业个股,将迎来先于大盘见底的结构性机会,值得投资者乐观应对!
总的来说,在调整5年有余的背景下,股指的下跌空间已有限,中长期值得看好。只是由于当前改革实质性升级信号尚未发出,股市面临反复震荡夯实的过程,但结构性主线的布局机会已经出现,值得大胆把握。(广州万隆)
外资第二轮“唱空”大幕拉开 “真唱还是假唱”?
上周,A股市场的过山车行情,让投资者直呼看不懂。不少人将此归咎为境外资金做空A股,然后再伺机抄底。外资机构集中唱空中国经济的背后,究竟是“唱空做空”还是仅仅放了把“烟幕弹”,明处“唱空”,暗地“做多”?
外资第二轮“唱空”大幕拉开
近几日,多家国际评级机构纷纷发表看空中国的言论。惠誉、穆迪相继下调中国信用评级和展望。与此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指出,中国地方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或成为中国财政风险潜在源头。
事实上,这一唱空言论并非近期才出现。3月下旬,摩根大通将中国股市的评级降为“减持”,还建议购买做空中国四大银行的金融衍生品。当时野村证券、巴克莱资本也曾发表类似观点。
此次第二轮唱空言论与当时观点相似,其背后是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
结合一季度数据来看,中国经济正显现出弱复苏的迹象,可谓是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差开局。与此同时,地方债问题可能会拖累中国的资产负债表,使中国经济平衡和增长的进程受阻。
汇丰银行最新公布的4月中国制造业PMI初值显示,50.3虽然依然在50点的荣枯分界线之上,但是相较此前3月51.6和2月50.4点却是下降的。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指出,产出及新订单指数均有所回落,新出口订单重回收缩区间并出现7个月低点,显示外需疲弱持续。
摩根大通本周更是下调了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将全年GDP由过去的8.2%下调至7.8%,预计未来3个季度经济增速将呈现8%、7.9%、7.7%的递减趋势。
法兴银行经济学家姚炜也预计,二季度过后,中国经济下滑的可能性较大,2013年全年中国经济增长约为7.6%。
市场恐慌情绪加剧
外资机构频频唱空中国经济,引发了投资者对于外资做空A股市场的担忧。
23日,在整体消息面较为平静的情况下,仅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初值低于预期,就引发沪深两市下跌近3%。
不仅如此,香港各大指数也出现大跌,尤其是中资银行股价格跌幅明显。港交所披露的信息显示,摩根大通、花旗于4月12日分别减持4236万股和9259万股农业银行H股,17日一美资大型基金又通过场内减持了1亿股农行H股。
上述种种迹象似乎表明,外资机构“看空做空”的迹象明显。尤其是作为美国市场上最大的中国交易所交易基金,安硕富时中国25ETF指数基金做空比率超过2007年时的最高水平,令市场恐慌情绪加剧。
事实上,资金流失的现象已持续一段时间。国际资金跟踪监测机构EPFR数据显示,中国股票基金已连续八周“失血”,净流出资金达23亿美元。
与此同时,海外资金借道香港投资A股的南方A50ETF、华夏沪深300ETF、易方达中证100ETF、嘉实MSCI中国指数ETF4只RQFII-ETF产品,近期不是溢价率收窄就是出现折价。
可见,如今的中国资产已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海外资金的青睐,这一变化让市场唏嘘不已。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全球市场业务主席李晶表示,国际投资者对新兴市场持谨慎态度。全球基金经理把目光主要聚焦于美国和日本,而俄罗斯、巴西、中国等市场的股票欠佳,全球资本流向倾向于欧美。
“唱空做空”还是“唱空做多”?
从近几年国际资本做空中国的路径图可见,外资直接大规模做空的可操作性并不强,往往瞄准与中国经济密切相关的港股市场,沽空那些受中国经济影响比较大的行业和个股。
李晶表示,外国投资者在中国的投资微乎其微,仅占1%-2%左右。中国的股市还是由中国的基金主导。外资机构唱空可以,但是缺乏做空的机制。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26日表示,当前中国的资本项目没有完全放开,外资主要是通过战略投资者和QFII等方式投资A股,从目前观察来看,没有大批卖出迹象。且亦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有大量资金通过非常规渠道进出中国市场。
从近两日A股和港股的走势来看,已出现分化行情。A股连续下跌,而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却连续反弹。这让市场怀疑外资机构是放出了“烟幕弹”,还是已开始抄底?
有市场人士猜测,外资围剿A股市场实为调虎离山之计。从去年民生银行遭遇的空袭来看,不排除外资机构“唱空做多”的可能性。也有市场人士认为,中国经济的确出现一定问题,但外资机构有夸大的嫌疑。A股出现大跌,更多是因为国内投资者出现恐慌性抛售。
种种迹象显示,外资短期唱空A股的力量正在变弱,甚至转为积极。此前看空中国的野村证券和高盛,转变了看法。野村证券中国股票研究主管刘鸣镝指出,以4月初房地产股见底反弹为起点,中国股市正经历一波行业轮动特征的反弹,预计可持续数月。此外,持续的人民币升值和QFII申请数增加,也表明海外资本对中国仍有信心。(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