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评论 > 正文

货币超发的逻辑

www.yingfu001.com 2013-04-28 18:04 赢富财经我要评论

  4月11日,央行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3月末,中国货币供应量余额(M2)10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首次突破100万亿大关。超过百亿的货币超发引发了社会对于这一货币现象的质疑,而高企的房价和不断上涨的物价则成为拷问货币超发的缘起。

  针对货币超发的争论,首位连任三届央行行长的周小川在其近期出版的新著《国际金融危机:观察、分析与应对》一书中阐述到,“货币超发”这个提法接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所谓“非经济发行”,是一个过时的概念。因为今天货币供应不仅是满足实物经济的需要,还需满足服务业及金融市场的需要。将货币超过实物经济需要的发行作为通货膨胀的根源是不正确的。

  对于他的这一解释,有些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特别是奉行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学者祭出美国货币主义之父、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弗里德曼的一句广为世界推崇的名言:通胀在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目前在中国要得出“货币是否超发、超发的货币是否引发通货膨胀”的结论,还没有十分准确的数据作为理论基础。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财金研究室副主任李若愚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杂志采访时表示:“讨论货币超发首先要有一个标准,也就是超发多少是适度,货币存量多少是适度,目前这些对于中国经济还是一个难解的命题。”

  货币超发的背后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经济实现了飞跃式发展。彼时,GDP长期运行在两位数增长之上,“中国奇迹”让中国快速成为为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在世界排名第二的经济大国。在当时,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货币供给似乎已被“遗忘”,但由此埋下的“症结”却随着经济大潮的退却浮出水面。

  “中国的发展模式决定了对货币的需求。首先,所谓的货币化比率(M2/GDP),是存在货币化过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商品不是货币化交易,是计划的分配,是配给。进入市场经济后,任何商品供应都已货币的形式交易完成,货币需求自然就会增大,这其中包括住房货币化,也就是说,内生性的经济增长带来货币的供应增长。其次,中国在发展过程中过度追求出口的贸易顺差,外汇储备的过度积累带来的外汇占款的投放,这样造成货币的超发;第三,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投资的过多依赖。这些因素客观上造成对于货币的大量需求。”李若愚分析到。

  目前货币化比率已成为权威参考数值。理论上,M2/GDP被用来度量一国的货币超发程度。一般而言,该比值越大,货币超发越严重。近日,有学者将中国的M2/GDP与美国和日本做了一番比较,结果显示,中国的M2/GDP将达到2.5,美国只有0.6到0.7。这一数据在李若愚看来有待商榷。“实际上,各个国家的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存在很大差异。像日本的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构成是:L= M3 +CD(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回购协议债券、金融债券、国家债券、投资信托和外国债券,日本的货币供给与中国的M2构成存在很大不同。还有,像美国曾经把M2当成中介目标,但随着金融创新,M2对经济运行和对物价的关联度、相关性在下降,后来改成中介目标盯住利率,也就是说本身货币供应量的监测、合理的统计存在问题。所以说怎么去判断货币超发是个难题。如果说简单的拿发展中的中国与发达的美国和日本进行比较是不科学的。货币化比率,其本身是对金融发展和金融深化一个指标,如果将中国与和日本80年代相比,我们的货币超发的确存在偏高。”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创始人微博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13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360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