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培科:肖钢该如何超越郭树清?
最近让人最关注的莫过于“眼花缭乱”的官员大对调,而最最惹人关注和引发舆论争议的莫过于“中国证监会主席”,在一个开户数即将突破1.7亿户、散户数量占绝大多数的市场里,证监会主席注定就是坐在“火山口”上的人,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被市场高度关注。
但当这个市场将希望寄托在一个人身上时,既是危险的,也是一种悲哀,原因是这个市场始终都没有摆脱人治,而这恰恰是高度市场化的资本市场所诟病的。当务之急,中国股市亟需打造法制化的市场环境,以摆脱人治和减少行政干预。
记得郭树清刚上台时,人们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对中国股市改革树新风,在他的任期内确实“新政”频出,但大多华而不实,虽然方向和理念很到位,但落实的并不理想。
比如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出现了严重的倒退,是在“打右灯向左拐”,网下配售向机构的过多回拨和取消锁定期让新股暴利更加严重,进一步强化和激发了炒新的热情。
再比如退市制度喊了很久但至今有名无实,“正和博弈”的价值投资环境遥遥无期,集体诉讼、司法维权、投资者保护仍然遥不可及,法制化的市场环境更是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此可见,在中国推动改革并非易事。因此,当下中国股市亟需一场实实在在和脚踏实地的改革,正如李克强总理说的那样,“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如果新任证监会主席肖钢能够延续改革的步伐,将已经出台的各种制度改革“空单”一一落实,将中国股市的各种制度弊端一一理顺,其实也是一种超越。
只是不知道肖钢有没有这样的魄力和勇气,毕竟目前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都是难啃的骨头,尤其制度改革仍是半拉子工程,在各种权贵资本和既得利益的阻挠下,中国股市体制改革障碍重重。
如果选择退缩或不作为,在股市低迷、股民财富灰飞烟灭时他一定会被千夫所指和狗血淋头。如果选择大刀阔斧的市场化改革,可能会影响一些权贵的利益,但是符合改革大势和符合“习李新政”的施政方略,是在行大道。
从肖钢过往的经历来看,他一直在银行系统“低调”做事,外界很少能够扑捉到他对资本市场的观点和看法。
但在去年底他对“影子银行”发出的警示颇受外界关注:“中国影子银行已经成为未来几年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一个潜在源头。银行发行的资金池理财产品,由于期限错配,要用‘发新偿旧’来满足到期兑付,本质上是‘庞氏骗局’,一旦投资者失去信心并退出理财产品,资金池击鼓传花便会停止。”
此论曾在十八大之前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引发了中国银监会对银行、信托的资金池业务进行整改和摸底,要求资金池“解包还原”,并指出每笔理财产品的具体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