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预期生变 A股陷政策市困局
本周因新股发行(IPO)重启、国五条细则出台等不确定消息影响,市场情绪悲观。尤其是银监会发文重拳治理银行理财产品,直接导致了银行股的暴跌。再加上清明节假期将至,市场资金短期做多的意愿也受到限制。总体上,A股的政策市困局正在令市场预期发生逆转。
经济复苏预期
看强弱重趋势
实体经济与货币政策两大因素决定着A股中期行情的强弱。
从实体经济复苏情况来看,3月份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录得51.7,创两个月以来最高,显示制造业运行小幅改善,实体经济温和复苏是大概率事件。
再从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今年2月份我国出口同比增速达21.8%,已连续两个月出口增速超过20%,且近期出口企业信心指数明显回升;1至2月全国房地产投资同比增22.8%,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6.6个百分点。但1至2月消费和工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速却低于市场预期,2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增速也略低于预期。这意味着国内经济经历1、2月份春节效应扰动,3月份才能形成趋势,也就是要等3月份数据出笼时才能看出端倪。
因此,投资者不要因为经济数据低于预期和通货膨胀略高于预期而悲观,实际上现在远未到决断的时候。4月份及二季度才是关键。乐观预计,进入4月份后,PMI、新开工、货物周转、发电量、进口等数据将会有所好转,未来3至6个月经济向好格局不会改变。
货币收紧预期
盯价格防热钱
中国央行公开市场周二继续进行320亿元人民币28天期限正回购操作。市场解读为:此举表明中国央行开始逐渐收紧货币政策,或意在缓解通货膨胀压力、抑制热钱流入以及稳定房价走势。
紧接着,受银监会公开《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影响,本周四银行股全线下挫。兴业银行(601166)、平安银行(000001)、中信银行(601998)、民生银行(600016)等商业银行股成为重灾区。市场分析人士预计,新规将导致流动性趋紧、社会融资成本上升。
我们认为,理财监管升级具有两方面影响,一方面理财监管升级将加大市场对货币收紧的担忧,短期市场将受到冲击,中期仍需观察政策动态和资金利率趋势;另一方面,大类资产配置偏向股市趋势延续。大类资产配置2011年开始已从实物类资产偏向固收类金融资产,目前正偏向权益类金融资产。理财监管升级使固收类产品规模收缩、收益率下降,驱动资金流向股市、债市。
实际上,央行行长周小川早在两会上就表示,今年货币政策更趋紧一点。究其原因:一是3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涨幅可能回落至2.5%,但此轮CPI已经完成筑底,2013年在酝酿新上升周期,预计4月份开始呈现缓步上行;二是继1月份央行口径外汇占款新增量创下了自2011年4月以来的新高后,上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小幅升值,创两个月来新高,人民币即期汇率也创出历史新高;此外,2月对外直接投资(FDI)金额同比增长6.32%,为连续8个月下降后首次恢复正增长。
我们也应该看到,央行收紧货币又反证中国经济复苏态势确立,人民币升值预期升温,海外资金大量涌入中国,这又有利于股市走好。
“新国五条”预期
地方版细则是关键
随着3月25日广东版“新国五条”细则的率先出台,各地落实楼市调控“新国五条”的工作也进入冲刺阶段。作为楼市回暖的代表性市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出台的调控细则更引起市场关注。
广东版“新国五条”细则明确要求落实政府稳定房价的责任,广州、深圳两市须在3月底前公布2013年度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要求房价过快上涨的地区严格执行关于出售自有住房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规定,广州、深圳、珠海、佛山四地继续严格执行限购政策。业内人士解读,广东版细则虽然未涉及个税、信贷等具体细则,但明确了以城市为基础的调控细则出台时间表。
北京市将在3月31日前如期出台楼市调控细则。有消息称,北京版细则将有三大动作:首先,购买二套房的信贷门槛进一步提高。其次,界定二手房交易环节个人所得税征收办法,出售五年以上唯一家庭住房,将免征个人所得税;非唯一住房,将严格按照交易差额的20%征收个税。第三,北京将进一步收紧户籍人口的购房资格。北京户籍单身人士很可能只能购买一套住房。国五条上海细则力度将和北京相当,晚于北京出台。
IPO重启预期
发行改革成关注点
IPO核查截止日期已经临近,证监会表示3月30日和3月31日可以加班接收材料。有消息人士对媒体明确表示,有60余家企业已经收到批文,准备排期发行。据悉,目前有99家已过会但尚未拿到发行批文的企业。
今年以来,先后有47家企业终止审查,尽管如此,目前排队企业的总数仍达842家。这表明依靠企业主动撤材料来化解IPO“堰塞湖”并不现实。史上最严厉的IPO财务核查威力似乎没有预期中大,业内预计撤材料公司的数量将由此前的300家下降到100家。
4月份无疑是IPO改革的窗口期,不仅有新股发行重启倒逼的预期,也点燃了新股发行改革的预期。去年4月1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不到一个月(4月28日)证监会就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总之,进入4月份,如何化解IPO“堰塞湖”、何时重启IPO、怎样重启IPO,必然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外围股市向好预期
A股跟跌不跟涨
本周四,道琼斯指数报14578.54点,上涨52.38点,涨幅0.36%,盘中创出历史新高14585.10点;标普500指数报1569.18点,上涨6.33点,涨幅0.41%,盘中创出历史新高1570.28点。
周五,A股无视隔夜美股大涨,标普、道指创出历史新高的利好,依然弱势整理。本周二,A股受隔夜外围股市收跌影响跳空低开,一路震荡走低,沪指收盘跌破2300点整数关口。周三,A股对隔夜美股大涨反应冷淡,没有抓住外围股市向好的机会反击,收出“倒锤”十字星,呈现下跌中继形态;周四,隔夜美股涨跌不一,A股重创,两市暴跌近3%。从过往经验看,A股跟跌不跟涨,反映了市场极度弱势,但距离反弹也不会太远。(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