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第一财经日报《财商》报道了信诚300分级基金在3月8日权益登记日当天基金场内份额激增一倍以上,疑似帮忙资金进场投票,而本周一(3月11日)信诚300A和300B的场内份额又迅速缩减6100万份。
分析人士指出,3月8日进场的这笔资金在取得投票资格后,便迅速撤离。信诚300分级修改合同条款事件的争议进一步升级。
亿元资金“一日游”
根据Wind数据,3月8日信诚300A和300B的场内份额均从前一个交易日的5744万份增加至1.18亿份,但到了3月11日,场内份额迅速缩减至5698万份。按照信诚300分级基金的基金净值来算,3月8日进场资金逾1亿元。
“很大可能是这笔资金在取得投票资格后,便合并份额赎回。”一位分析人士对本报表示,本来修改合同前后份额波动可能也是正常博弈过程,但是信诚基金3月5日晚间才发布公告,这笔资金很显然是提前得知消息进场,取得投票资格后又迅速撤离。
信诚基金方面则对本报表示,这完全是市场行为,基金公司并不清楚这笔资金的来源。
一位基金业内人士也表示,按照规定来看,这笔资金在权益登记日当日持有份额,投票也完全是合法的。
按照信诚基金的投票流程,投票结果要在4月8日公布。不过多位分析人士指出,修改合同契约通过是大概率事件。
从目前来看,3月11日之后信诚300A和300B的场内份额持续缩减,截至3月15日A和B场内份额均仅为5428万份。
修改合同“是与非”?
从分级基金发展历程来看,前期一些固定期限的分级基金在到期转型前曾召开持有人大会投票是否通过转型方案,比如长盛同庆分级转型为同庆800。但从未出现过在存续期内修改合同现象,信诚300分级是第一例。
正因如此,信诚300分级此次修改合同究竟“是”与“非”引起了很大争议。
信诚基金数量投资总监吴雅楠认为,基金持有人积极主动参与定价和设计可改变中国基金业存在的将产品硬塞给市场的窘境,而持有人权益的维护是资本市场走向民主化的必经之路。在海外,基金持有人投票是常规业务,而且基金的关停合并也更加常态化。“我想国内基金管理人承担协调和平衡各方持有人利益的制度还在完善中,未来基金持有人大会也将更加常规化和制度化。”
但是由于分级基金A和B类持有人利益并不一致,某种程度上甚至对立。
中信证券分析师孔浩指出,修改前后A、B利益无法量化,修改无法量化的利益是导致争论的根源。
孔浩还表示,对于分级基金A、B不同持有者利益有分歧的产品不宜修改。大部分永续传统型分级都是A、B利益与预期有差异的。一旦修改可能利于某一方但损害另一方利益。
“就算要修改也是持有人提出,持有人去博弈,基金公司根据持有人要求创造博弈更对等的市场环境。”孔浩表示,这是基金公司为了之前合同所恪守的契约精神的考虑,也是因为A、B长远利益变化难以量化的逻辑本质所决定的最佳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