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方向从估值向基本面转移
本周市场大起大落,盘中的波动幅度也有所加剧。目前市场可能处于中期走势的关键转折点,需要厘清的问题有两个:一、为什么出现如此大幅度的下跌?二、影响下跌的因素是可持续的,还是已经结束了?
对于问题一,表面上看是“国五条”细则尤其是20%的地产交易税引发,但80只以上个股跌停、招保万金全部跌停(2008年亦未出现过)的惨状,显然不再是一个调控细则的问题,事实上此前并不是没有过更严厉的调控。我们认为,周一的大跌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一种集中宣泄。资金在周一周二抛弃了地产产业链之后,周四又对年初以来获利颇丰的医药和军工股做了部分了结。外盘美股不断创出新高,A股盘面上则会有热点继续活跃,但中期走势可能已经扭转。
对于第二个问题显然并没有明确的答案,目前面临两个选项,要么政府主导的新城镇化再一轮投资拉动,要么坚持经济结构调整而容忍弱复苏的程度低于预期。这两个选项带来的阵痛目前市场都未消化完全,这个过程并不会轻松。
展望未来,边际收紧的流动性和复苏天花板是市场将要面对的两大压力。从前两个月债券发行量和新增贷款预期上看,目前融资环境依然相对宽松。2013年前两个月,央行回笼资金的力度强于往年,这和1月份外汇占款的天量有关。自去年四季度起推升A股的外部流动性正在面临边际递减的局面,国内则受制于通胀周期亦无放松可能,最好的局面就是继续保持中性,则A股整体的流动性会边际收紧。
如果说1-2月的行情依靠着充沛的流动性和美好的改革预期支撑,那么3月以后就需要见真章了。进入开工旺季后,经济运行的趋势明朗化,要么进一步确认复苏,要么出现证伪进入滞胀,市场也将据此择明方向。自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复苏,在中观层面有三类行业推动:受政府投资行为和流动性推动的基建和地产;补库存需要的上游原材料行业,如煤炭、钢铁;需求修复的下游消费,如汽车、家电。政策上对于调结构和保增长的取舍目前依然十分模糊。
今年以来,涨幅前三的行业分别是医药、电子和信息服务,跌幅前三的分别是房地产、采掘和有色金属。在一轮经济复苏背景下的行情,周期却跑输消费,说明行情是反弹而不是反转。3月以来股指进入大起大落阶段,显示整体风险正在增大,而近期的走势也表明市场趋势或已发生变化。除非经济数据和货币政策有所改善且推动市场预期再次趋于乐观,否则市场出现整体性机会的概率较小。周六将迎来大量经济数据的公布,随后进入工业生产的旺季,配置逻辑应从估值逐渐向基本面转移,选择行业景气度上行的细分行业,例如TMT、建材装饰、尿素。(新闻晨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