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东撰文:在2002年前后,因为土地控制问题,北京的土地供给逐渐开始扎紧了口袋。北京的土地供给是如何扎紧藩篱的?其中有多个深厚的原因。
与很多人的印象不同,北京的房价并非没有便宜过。
甚至在1999-2003年间,北京的商品房销售价格还曾出现一个明显的下降。之前在1998年前后,北京的房价也曾动辄8-9000元每平米。
而到2002年前后,天通苑、回龙观的很多新建住房,即使买房者没有任何关系,完全的市场价,每平米售价也就2000多元人民币左右;甚至在2003年,朝阳区青年路一带的新房房价也就3-4000元每平米左右。这样的房价难道还不便宜?
同期,一个典型的二线城市青岛市区的房价普遍都在5000元每平米左右(同样过去了接近十年,北京的房价上涨了6-10倍,而同期青岛的房价仅仅上涨了2倍)。
为什么那个时候北京的房价便宜?
因为那个时候北京的土地供给量特别大,新建住房数量特别多——也就是说,住房供应量大。
北京土地和住房供给量最大的时期应该是在2000年前后。虽然没有找到那些年住房供给量的数据,但普通人都能感觉到在那段时间北京住房建设的规模之大,足以令如今的很多人为之咋舌。
在供应规模上,可以看到,除了城市继续围绕主城区周边扩张之外,还新开辟了回龙观、天通苑、望京、通州等几个当时尚处在远郊的完全崭新的大型住宅区。
仅仅在那四五年的时间里,北京就兴建了数量庞大的新建住宅——直到现在,当时大量建造的这些住宅还在让所有身在北京的人持续地在受益。
这也就是在那段时间里,北京的房价能够持续下降,房价也特别低的原因。
实际上,北京的房价重新开始大幅上涨是在2005年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