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过于担忧流动性问题
节后第一周,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双双破位。其实对于前高2480点之下的重压,本栏目节前已多次提示(甚至早在这波行情启动不久,我们就指出反弹首要压力在前高一线),只是和身边的朋友交流后发现,大家普遍认为短线调整幅度略大于预期。想来可能与节后突然传出的“房地产调控”以及“流动性收紧”两大利空传闻有关(指数破位当日,地产和水泥领跌两市板块指数)。不过,仔细分析后便不难发现,地产作为最先启动反弹的板块,节前早已出现明显滞涨(见图1),因此无论是否遭遇传闻,它也早已不是活跃两市的重点品种;此外,仅仅由重启正回购揣测央行将收紧流动性,似乎也有些担忧过度,毕竟1月信贷数据和外汇占款均超出预期,2月延续该趋势的概率也极大,因此适度回收实属正常。
资金波段离场迹象明显
资金面真正值得留意的是场内资金的波段撤出,节前我们就曾提到过,ETF已呈现规模赎回趋势,蓝筹风格ETF遭机构和大资金获利了解情况尤其明显,50ETF走势(见图2)的确是十分惨烈——该形态不禁让我想起著名的“四天法则”,即“高位连收四根阴线预示上涨趋势面临终结”,以上证综指为例,该形态近几年只出现过两次,一次是6124点,一次是3478点——听上去不免有点儿吓人,但是纯指数和ETF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至少上证、深证和深综均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四天法则”。本栏目只是想由此提醒投资者,对于涨幅过大的蓝筹品种,还是应该多留心其风险。此外,先期抄底的海外资金也有阶段撤离A股的迹象,这在港股方面也有所体现。
相比较而言,代表个股的深证综指几乎是所有指数中调整幅度最小的,至今未跌破20日均线(见图3),且上证综指破位当日,始终未有个股封死跌停板。接下来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市场及个股的“收复”情况,像冠豪高新(见图4)这种前期强势、近期回落后迅速收复的形态越多,越表明市场将加速结束调整的步伐。如果个股“收复”速度缓慢,那么大盘调整的时间可能超出预期。
一起“录音泄露”事件本周闹得沸沸扬扬,先不论背后的虚实因果和法律道义,单就其中阐述的市场逻辑体系而言,还是颇为清晰的,至少强于不少言之无味的券商报告。有兴趣的投资者可以搜出来看看。
等待指数回稳
尽管近期市场调整幅度较大,但是本栏目仍然认为,如果政策面没有明显利空,那么短线离场的资金,随后还会再次进场。节前我们曾提示关注节后偏股型基金的发行情况,节后数据显示,此前几乎“停滞”的股基发行近期逐步回暖,虽然绝对增量有限,但是趋势明确。
指数回稳后,操作上接下来需要抓住的可能是题材股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