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5个月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速低于去年同期,从月度环比增速平稳的表现看,下半年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可望保持现有水平,全年消费品零售额可实现17%的增长。
1、推动消费增长的有利因素
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将促使农村消费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今年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同比提高5.1个百分点,成为1984年以来农民现金收入的最快增速。随着夏粮丰收和粮食收购价进一步提高,以及国家多项涉农补贴政策到位,农民收入有望继续增长,农民收入增加将使农村消费后劲倍增。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以及部分省市提高社保待遇有利于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能力。根据国家规定,自2011年7月1日起,在全国60%的地区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基本原则包括:城镇非从业居民可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政府对参保居民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基础养老金由政府全额支付,每人每月不低于55元;已年满60周岁、符合规定条件的城镇居民不用缴费,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上述政策有助于减弱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增强消费者信心和消费的支付能力。
提高个税起征点和高档商品进口关税即将下调有助于扩大消费需求。我国个人所得税免除额提高到3500元,将于9月1日实施,据财政部测算,这项改革增加今年居民收入530亿元。此外,鉴于我国中高档商品“内贵外贱”大量奢侈品消费额外流的现象,财政部和商务部等部门提出降低中高档商品进口关税的方案,奢侈品关税指导条例有望在十一前出台。如果降低部分中高档商品进口关税的方案得以批准,将使部分境外消费转化为境内购买,为扩大国内消费做出贡献。
住房销售回升将带动相关消费的增长。房地产调控政策导致前两年过热的住房消费有所降温,但从统计数据看,刚性需求推动房地产销售呈稳步回升的态势,5月份商品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分别增长36.2%和18.5%。商品房销售活跃将带动相关消费增长,1-5月家具和建筑装潢材料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6.9%和25.3%。下半年随着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落实,住房消费的增长势头仍将延续,住房消费将带动一系列相关消费的增长。
2、制约消费增长的不利因素
汽车消费增速逐月走低,成为消费增长趋缓的重要因素。前5个月国产汽车产销分别增长3.19%和4.16%,其中4、5月连续负增长,下半年汽车消费的不景气局面难以根本扭转,对总体消费需求的负面影响依旧存在。
通胀预期有增无减,对消费的影响弊端较多。一是食品价格涨幅较高对其他消费的挤占影响逐渐显现。二是工业用品、服务价格和资源价格全面上涨导致居民实际消费能力锐减,挫伤了消费者的信心,个人消费行为趋于谨慎。
负利率损害居民实际利益和消费能力。随着物价上涨加大,我国负利率日趋扩大,居民财产性收入不断缩水。由于我国多数居民储蓄是为养老、购房、子女教育等而积蓄,负利率非但不会刺激当期消费的增加,反而削弱了居民未来的消费能力。
食品安全问题突出,居民消费顾虑重重。双汇等食品安全事件使民众对我国消费环境的安全性信心受损,农村市场仍是伪劣商品泛滥,消费环境对相关消费的抑制作用不可小觑,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全面持久整治。
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预测
综上分析,受多种因素的拉动,未来几个月消费需求增速将小幅加快,下半年消费品零售额有望增长17.3%,增速高于1-5月0.7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83199亿元,名义增长1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1%,名义和实际增速分别低于上年1.4和2.7个百分点,但仍高于最近10年的平均水平。预计全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7.2%,乡村增长16.9%,城乡消费差距缩小为0.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