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四季度决定加仓银行股时,我与一家银行公司业务部负责人反复交流,每次他都建议我不要买银行股,结果我银行股的仓位只达到标配。”银行股近段时间的调整,也未能让这位券商自营部门负责人的懊悔减轻。
回顾银行股去年12月以来的上涨行情,动作慢、稍微犹豫的机构投资者都只有懊悔的份儿,快速拉升的行情根本没给机构留下慢慢加仓的时间。
但即使是较早加仓到超配的机构投资者,也并非是出于银行业基本面改善的原因,更多的原因在于当时估值便宜,再加上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等资金流入的推动,点燃了市场一致做多银行股的狂热。
“其实去年三季度银行股连创新低时,银行股卖出白菜价是整个市场基本认同的,基金经理担心银行股没有行情,影响年底业绩排名,所以很多基金选择减持银行股。但在去年第四季度QFII拉升银行股后,基金又迫于排名压力被动大幅加仓银行股,说到底是羊群效应推涨了银行股。”某股份制银行董办人士称。
Wind资讯数据显示,去年三季度银行股的流通股本中,基金持股比例出现大幅下降,下降比例超过5个百分点的有5只银行股,包括平安银行、华夏银行以及3家城商行,其中华夏银行下降了8.72个百分点,三季度末机构持股比例仅0.64%。
到了去年第四季度,形势开始逆转,第四季度末兴业银行的流通股中,基金持股占比达到12.89%。除了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略下降外,其他上市银行的基金持股比例均较上一季度增加。进入2013年1月后基金补仓仍在持续推动上涨行情。
本轮银行股酣畅淋漓的涨势出乎多数人的预料,很多机构都是在便宜的吆喝声中跟风买进的,但银行业绩有多靠谱?能支撑银行股怎样的涨幅?其实大家心里还是没底。
目前唱多者的理由仍然是银行股的低估值。但与去年12月份之前大家普遍认为银行股的低估值不同,越来越多观点不再认同低估值说法,近期银行股的回落印证了质疑的力量。
坚持基本面分析的机构投资者在前期银行股急拉的行情中很受伤。此前银行股热火朝天的行情与银行平淡的基本面形成鲜明对比,坚持从基本面角度分析的机构投资者在犹豫中错失早加仓的机会,而更多从资金流入角度考虑的机构则因加仓较早做出了漂亮业绩。正如同前期股价拉升并未有基本面变化的因素推动,近期银行股的回落亦非基本面变化影响,银行股的业绩预期其实一直未曾改变。
银行股接下来的走势如何?有乐观人士对银行股未来走势仍持信心,认为银行股仍有梅开二度之时。但究竟会是基本面迎合银行股的涨势而出现改善预期,还是银行股“我行我素”打着便宜的旗号继续上涨,市场正等待新的注解,关注基本面的投资人还会再次受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