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爱爱:神木的“神话”样本
“房姐”龚爱爱让这座创造了造富神话的县城再次成为焦点,在她短短几年的沉浮背后,隐约可以看到,这座城市从爆发式地运转,历经近十年繁荣到如今,陷入危机
在向全中国承认她的确有四个户口后,龚爱爱失踪了。
虽然引发公众注意力的是她在北京拥有四套面积上千平方米的房产,仅租金一年便可达数百万,公众也因此送给她“房姐”的称号,但真正将争议引向高潮的,却是龚爱爱竟然一人拥有四个合法户口,三个在陕西,一个在北京,北京户口的身份证号是以110开头,在户籍身份证号管理中,这是标明她的身份证初始办证地为北京。
然而事实上,龚爱爱仅是拥有过亿资产的神木富豪之一,在“房姐用虚拟户口置办巨额资产”的调查风波中,神木当地人,却大多以一种“同情”的口吻谈论着这位女富豪,“仗义”“不走运”,“在经济乱象丛生的危机时刻成了靶子”……
煤矿发家
因为地理、气候原因,历史上的神木经历了几次旱、冻灾,这也导致了当地经济一直落后,农民们靠种玉米、高粱,守着黄土高坡养家糊口。多年以后,神木县以矿产资源分布情况,被分为了南、北两地,北面矿山聚集,南面则一片贫瘠。
1964年,龚爱爱出生在神木县南部解家堡双卜树村,兄弟姐妹七个,龚爱爱排行第五。如今,双卜树村的面貌还和几十年前毫无差别,一座座简陋的窑洞藏在深山里面,远望过去一片荒凉。
全村一共50余户,相邻较远,在邻居的记忆中,龚爱爱全家都是“善良”“不霸道”的好人,父亲是村里大队会计,“有信用”“办事认真”,母亲在家务农,龚爱爱有两个残疾的姐姐,一个失明,一个失聪,本来就穷苦,龚家的日子更不好过。
如果没有龚爱爱后来的发家致富,或许她父母还会留在双卜树村,一边领着每人每年几百块的土地补偿费过日子,一边等着在县城打工的子女周末回家。
在一起长大的同乡人眼里,龚爱爱从小就聪明,十几岁到神木县城里读书,后来又考入了神木中学——当地最好的中学。
1986年高中毕业后,龚爱爱进入神木县信用联社——神木县农村商业银行前身,担任会计工作。
龚爱爱所在的信用社位于煤炭资源极丰富的大柳塔镇,1980年代开始,神木煤田开始开发,但神木距离榆林市约100公里,榆林到西安有600多公里,全部是山路,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煤矿生意连年赔本。
“当时的矿长们到了年底都求着别人买自己的煤,”一位神木当地煤炭生意人回忆,“一直到2000年,当地煤矿二三十万转让都没人买,怕赔钱。”
煤炭生意没起色之前,神木经济落后,到信用社存款的多是农民。一位当时就和龚爱爱有业务往来的人回忆,龚爱爱“热心”“好人缘”,常帮农民上门存取款,与同事也很和睦,非常有口碑,上一任信用社主任退休后,龚爱爱就接任了这个位置。
2004年,神木县信用联社改制为股份制的神木县农村商业银行,龚爱爱被任命为兴城支行行长。
彼时,正是全国提倡节能减排,国家计委于2003年3月正式批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在榆林启动建设,这也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
神木煤在这次倡议中脱颖而出。
“我们神木的煤,质量特别好,烧了以后排放少,灰也少,硫和磷都少,是那种优质环保煤。”当地一位煤商介绍,“神木煤一下子就值钱了。比别的煤卖得都贵。”
以往无人问津的煤矿开始成为抢手货,当地纷纷找机会入股煤矿。神木煤矿也开始了长达近十年的繁荣期。
据媒体报道,龚爱爱在此次被曝光后唯一的一次回应中说,自己家族是个大家庭,有煤矿等产业,多年来她一直与自家兄弟参与打理煤矿生意,收入较多。
然而,知情人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由于其在银行的便利条件,龚爱爱应该就是在此时入股煤矿,从而抓住了最好的时机。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开发西部的战略,以及神木煤矿的特有属性,使得神木煤矿在过去十年间获得了惊人的发展,这种发展带来的利润超出了想象。
《中国新闻周刊》寻访的当地人士中,没人知道龚爱爱的第一桶金数量几何,但一位当地煤炭生意人说,一吨煤从最初的百元上下,涨到每吨七八百元,如果在2003年时入股3万元,到2011年,可连本带利拿回3000万元,“煤老板这词儿,那可真不是说着玩儿的”。
其实我们瞧不上别地儿的户口
煤老板暴富带动了神木县城的经济,人人都想法设法地入股煤矿,有了钱,再在别的行业投资,房地产、4S店,神木大街小巷里,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各种饭馆、KTV、宾馆、商场……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开始做买卖。
时任农村商业银行兴城支行行长的龚爱爱,也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做生意的,有几个没从她那贷过款呢?”一位酒店老板说道。
一位煤老板这样解释龚爱爱在当地知名的原因,龚爱爱最初供职的农村信用社,有着其他银行不能相比的优势:其他银行贷款都需要资产抵押时,信用社只需要信用抵押,“每贷一笔款,有两个担保人就行,一次性最高能贷到80万元,可以连续贷3次”。
很多煤老板在别的银行碰了壁后,找到信用社龚爱爱,很顺利就能拿到钱。“得了好处”的老板们自然不会“忘恩”,款收回来,会尽快在一年内把贷款还清,转年,利润又都换成了储蓄,存在龚爱爱的银行。
银行改制后,龚爱爱的信誉与恩情延续至农村商业银行。
在一份兴城支行公布的数据中,截至2011年,在龚爱爱就职的六年多时间里,兴城支行发展固定客户4000多户,其中黄金客户300余户,各项存款从2004年年初的5216万元,上升到2010年年末的386083万元,增长了73倍。各项贷款从1902万元,增至183879万元。
“好人缘”的龚爱爱,除了“热情”,还很“仗义”。有一次,一个做羊毛生意的老板赔了本,几十万的贷款还不了,找龚爱爱诉苦,没想到龚爱爱回答,“人家都做煤炭生意,你居然做羊毛生意!我帮你还了这钱吧。”
经济增速虽然赶超沿海城市,但在文化上,神木仍是个传统内陆县城,人情在很大程度上重于一切,好人缘很快给龚爱爱带来了经济上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