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600118)导航系统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昨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称,12月27日开始,中国独立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系统”)将对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
冉承其还介绍,北斗系统从理论上具备了与美国GPS系统竞争的条件,“到2020年北斗系统具备全球覆盖能力后,靠一个北斗终端,就可走遍天下”。这意味着,中国初步具备了争夺卫星导航系统全球话语权的能力。
受上述消息影响,A股市场中,北斗星通(002151)一度大涨6%以上。但截至收盘,包括北斗星通、中国卫星、国腾电子(300101)、合众思壮(002383)等在内的卫星导航概念股均以下跌收盘。
专家昨日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北斗系统更广阔的未来肯定在民间利用上,而非军事领域。
“三步走”战略
作为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卫星导航系统一直被各国重视。美国陆海空三军于上世纪70年代联合研制出了目前全球最流行的GPS系统。1995年,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管理的格洛纳斯(GLONASS)成为继GPS之后,第二个军民两用的导航系统。2008年,欧盟的伽利略(GALILEO)系统也投入运营。
中国同样不甘人后。2000年,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全球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据冉承其介绍,这是中国卫星导航战略的第一步。
“‘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是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即2012年左右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冉承其说,“第三步,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冉承其说,就目前来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发射了10颗卫星,建成了“基本系统”。据了解,和去年试运行相比,覆盖区域由原有的东经84度-160度扩展到现在的东经55度-180度,系统定位精度由去年发布的水平25米、高程30米到现在的水平10米、高程10米,测速精度由0.4米每秒到0.2米每秒。
带动产业发展
对于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美联社昨日表示,中国的系统“旨在最终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相对抗,以摆脱对美国导航系统的依赖”。美联社称,“中国长久以来对依赖于美国主导的GPS网络十分警惕,害怕遇到冲突或紧急情况下,美国会将该系统撤到线下。”
数据显示,一旦北斗系统应用到国防上,能使作战效能提高100-1000倍,作战费效比提高10-50倍,在提高国防能力的同时,减少国防经济负担。
“纯粹将北斗系统与国防或军事摆在一起,有些扯远了。”中国价值指数首席研究员崔新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不管是GPS,还是北斗系统,最大的机遇都是在民间领域,尤其是经济领域。比如,车载导航系统、航空航海系统还有通信领域等多个方面。”
“可以预计,一旦将产业链完善起来,将带动与之相关的产业、上市公司,最终解决就业等社会问题。”崔新生说,“这才是卫星导航系统‘三步战略’之外,最重要的一步。”
冉承其也说,“卫星导航产业和互联网、移动通信并称为世界上三大IT产业,有专家预计,全世界卫星导航产业可达到5000亿美元左右。就中国来说,今年卫星导航产业已超过了1200亿元。”
“卫星导航产业主要包括上游高端制造业和软件业及下游与导航相关的现代服务业和综合数据业。其中,上游高端制造业主要包括导航芯片和拈、通信芯片和拈、接收机组件、显示器件与整机集成等,软件业包括系统类软件、导航定位授时软件、地图引擎与各种嵌入式应用软件等。”招商证券(600999)认为,“北斗二代系统亚太组网完成后,军用市场将最先受益,并且随着批量化生产后成本的降低,未来民用市场也将逐步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