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信号:筹码流向了哪里?
纷繁的创业板减持公告让投资者谈解禁色变,创业板开板三年来六项指标的动态变化,呈现出创业板成长的另一番景象。
近日,记者对355 家创业板公司的机构持股、股东户数、流通股东集中度等变化数据进行梳理,发现创业板公司大股东的股权集中度整体下降,高管减持普遍,但是机构投资者中的基 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呈逐年递增之势,股东户数减少势头明显,流通股东集中度上升,筹码集中度提升。这一现象指向的结论是:原始股东减持明显,金融资本不断 渗透。3年不断地逐利和套现后,创业板经历了资本的重新分配,金融资本趋于主导地位,创业板公司的股权结构正趋向新的稳定。
筹码集中度提升
有三个指标的动向值得重点关注:大股东的股权集中度、股东户数和流通股东集中度。
大 股东股权集中度最能代表产业资本的意向。然而3年来的数据显示,创业板大股东股权集中度大面积下降,这说明大股东所持股份趋向分散,整体持股数量在降低。 除了2010年年报显示当年95家创业板公司中,36家公司大股东股权集中度下降,比大股东股权集中度41家上升的数量略低外,其他中报、年报均显示大股 东股权集中度下降明显。2010年、2011年中报年报和2012年中报显示,创业板公司大股东股权集中度下降的公司由24家增加到95家、156家、 199家,同期股权集中度提升的公司数为42家、57家和62家,股权集中度下降和上升的公司差数由53家、99家到137家逐步加大。这显示大股东股份 加速流失。而高管股东处于绝对减持状态,其中以2011年发生的488笔高管交易中,428笔为减持最具代表性。
与上述现象不一样, 流通股 东股权集中度尽管一直是股权集中度上升的公司数领先,但股权集中度下降公司在快速增加,不断逼近股权集中度上升的公司家数。数据显示,2010年中报时, 创业板公司流通股东股权集中度上升的有54家公司、下降的11家公司,到年报时股权集中度上升公司101家、下降公司20家。2011年中报时,创业板公 司流通股东股权集中度上升的有115家公司、下降的提升到81家;到年报时股权集中度上升公司138家、下降公司快速逼近到128家公司。今年中报时,流 通股东股权集中度上升到162家公司、下降的增到144家公司。这表明,流通股东减持和增持力度震荡加剧,分化明显。
不过,股东户数 的变化 显示,越来越多的公司股东数量在下降,这固然有整体IPO公司数增加的原因,同时股东数增加的公司也在增加。2011年中报以来,股东户数下降的创业板公 司家数由120家增加到135家、180家。同期股东户数增加公司家数由78家增加到133家,再回落到128家。去年底,股东数量上升和下降的家数几近 持平,天舟文化(300148)半年的股东户数增幅更高达97.60%,联建光电(300269)降幅高达79.78%。
问题是,既然大股东股份加速流失、流通股东股权加剧分化,但股东户数整体还在减少,庞大的股份流向市场,那么是谁在搜集筹码呢?来自机构投资者的数据或可解释这一现象。
机构投资者不断加码
尽管3年间保险机构对创业板不闻不问,不过基金、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社保基金、QFII和其他机构却对创业板公司青睐有加。一方面,355家创业板公司90%以上有机构驻扎;另一方面,多家基金在同一股票中持股比例正达到越来越多的绝对控股地位。
数 据显示,基金已经成为创业板公司股份持有的主力。基金驻扎的公司从2010年中报的91家,增加到140家、207家、262家和290家。汇川技术 (300124)在2011年被基金持股高达62.18%。同期,基金持股超过40%的创业板公司有18家,持股超过50%的公司有10家。
不 过,另一股力量完全可以与基金匹敌,那就是其他机构。除去社保基金、QFII和券商集合理财外,其他机构涵盖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其他公司,来自这一群体 对创业板公司的关注也十分强大。数据显示,从2010年中报以来的每年中报和年报,分别有60家、118家、200家和226家公司被其他机构持有,持有 比例最高的个股出现在2010年,乐普医疗(300003)曾被其他机构持有57.63%。
A股“暖冬”概率较大
市场消息面偏暖 维稳行情或转向反弹
随着10月的结束,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也正式收官。尽管上市公司三季报净利润整体下降,但也有不少企业业绩好于预期。对于已经到来的11月,业内人士认为,在政策预期的激励下,大盘的维稳行情也将转向自发性反弹,今年的A股或将迎来“暖冬”
整体业绩黯淡
昨 日是10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深沪两市2493家上市公司三季报公布完毕。数据显示,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17.74万亿元,同比增长6%; 实现净利润约1.5万亿元,同比下降2.07%。前三季度业绩下降的公司占半数,其中300多家公司亏损,亏损面超过10%,这是近几年最差的成绩。
而 单纯从三季度上市公司的表现来看,上市公司业绩下滑的速度似乎还在加快。莫尼塔投资发展公司在昨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各行业EPS(每股盈 余)2012年三季度平均下滑25%,要差于中报(下滑20%)。其中,钢铁、有色、建材等周期性行业EPS同比下滑更是超过50%。
而从 行业毛利润环比来看,除了公用事业、交通运输、食品行业、家电等偏防御性板块外,其他大部分行业的毛利润环比都出现了下滑。莫尼塔投资发展公司研究员丁志 远指出,一些原来毛利率较高的板块(例如:餐饮旅游、房地产和传媒)的毛利率都在三季度跌幅较大。同时,大部分行业收入增速也在三季度继续下滑,其中煤 炭、农业、机械板块放缓程度最为严重,只有军工、家电、建筑等少数板块收入增速在三季度出现环比上升。
尽管上市公司三季度业绩整体表 现黯 淡,但也有部分企业保持了较好的增长速度。防御性较强的传统消费行业便成为了“弱市赢家”。其中,白酒行业中仅有一家公司三季度业绩同比出现下降,其余公 司均保持40%以上的增速。16家上市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8127.66亿元,占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54%,同比增长约17%。尽管银行业净利润增 速无法与去年相比,但依旧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政策左右大盘
10月31日,上证综指收 盘报2068.88点,上涨6.53点,涨幅为0.32%,成交431.6亿元;深证成指报8469.80点,上涨75.56点,涨幅为0.90%,成交 382.7亿元。10月,上证综指累计下跌0.8%,深证成指累计下跌2.4%。今年以来,上证综指累计下跌5.9%,深证成指累计下跌5%。
业 内人士认为,随着党的十八大的临近,大盘短期维稳意愿将非常强烈。从整个宏观经济形势来看,开源证券首席分析师田渭东认为,国内经济形势最困难的时刻已经 过去,接下来经济将沿着逐步好转的形势发展。而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A股,这半年来经历了长达近5个月的下跌,已经充分反映了过去半年来国民经济不景气的 极端状态,也在下跌中释放了经济下行的所有风险。
银河证券分析师也认为:“当前市场消息面偏暖,后市大盘有望由维稳行情向自发性反弹成功转化。”
“今 年A股出现暖冬的概率较大。”上海一位私募基金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无论是十八大召开之前的政策预期,还是十八大结束后投资者对政策落实的期 待,都是引领A股发动反弹的契机。在2012年剩下的两个月中,大盘基本会跟着政策走,尽管出现趋势性反弹的概率不大,但整体估值中枢会向上爬。”
布局还需求稳
日前,大盘在连续回落后频繁尝试企稳,然而,市场量能依然显得低迷。国金证券财富管理中心分析师马晋指出,当前均线系统的空头排列形态仍待修复,投资者仍需控制仓位,多看少动。
田渭东也指出:“短线来看,市场全面反弹的难度较大。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促进投资合理增长政策相关的基础建设、大消费、节能环保、中报超预期增长、政策利好驱动等行业的结构性机会。”
从 行业配置上讲,田渭东认为,市场结构性机会集中在三季报超预期增长、大消费、政策利好驱动等三条主线。而在进场机会上,田渭东建议投资者多观察场外资金流 向,A股估值已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无论是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还是保险资金、社保基金,都有进场建仓迹象。同时,可以把原来的盈利股或者业绩 不达标的股票转成下半年业绩预期好转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