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欧洲央行意外推出“火箭炮”——直接货币交易(OMT)后,昨日(北京时间9月14日凌晨),美联储再度震惊市场,祭出无限量QE3(第三轮量化宽松)。
QE3真的来了!这个被称为“印钱机器”的中央银行怪兽,计划带着暂无上限的美元向全世界展开咆哮,正如它的前两个版本一样。对于这股庞大的力量,市场交织着贪婪和恐惧的情绪:既憧憬巨量流动性刺激新一轮牛市,又担忧长期通胀抬头会令风险偏好戛然而止。
QE3点燃市场热情火力还能持续多久
同样出自美联储之手,但三轮量化宽松却有着迥异的市场影响力。第一轮量化宽松(QE1)宣布时,投资者希望倾尽全力买入股票、黄金甚至各类大宗商品,然 后闭眼等待数钱;QE2时,聪明的投资者只希望买进一些黄金,因为刺激政策的边际效用正出现递减;但当QE3最终来临时,人们却困惑于一个问题,即是否应 该押注风险资产大幅上扬?
商品股市齐走高
尽管新一轮量化宽松对总购买额和截止时间都秘而不宣,但市场仍然选择以友好的态度面对。在QE3的前24个小时内,几乎所有依赖流动性的资产都在加速上涨。
最明显的是黄金,这个被看做是对抗长期通胀的最佳武器,在伯南克宣布QE3后旋即暴涨。资料显示,当地时间周四(9月13日),黄金现货暴涨近36美元 (约合2.1%)。截至北京时间昨日(9月14日)15时,黄金现货上涨0.4%至1774美元/盎司,盘中创出自今年3月1日以来新高。
当地时间周四,大宗商品市场全线走高,白银现货暴涨4.2%,纽约原油收涨1.2%,伦敦铜涨1.3%。而追踪一揽子商品的ICE商品指数本周累计上扬1.9%,创近6个月以来最高水平。
疯狂还传递至传统的股票市场。截至周四收盘,美国三大股指全线走高,其中道琼斯工业指数和标普500均上涨约1.6%,双双创出自2007年12月以来 新高,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则创出自2000年11月以来新高。而这种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色,似乎预示着新一轮宽松政策将带领股市冲上云霄。
刺激效果待检验
此次QE3会否给市场带来长牛?也许,回顾一下此前两次量化宽松会得到一些启发。
公开资料显示,QE1的启动时间是2008年11月25日,当时美联储宣布将购买房利美、房地美的直接债务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BS);2009年3 月,美联储又宣布扩大资产负债表规模,增加购买500亿美元的机构MBS,同时在随后6个月内购买3000亿美元的长期美国国债。这使得机构MBS总购买 额达到1.25万亿美元,机构债务升至2000亿美元。据统计,从2008年11月宣布QE1到2010年3月结束,标普500指数累计上涨了30%,沪 指涨83%,追踪一揽子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的摩根AC世界指数,累计涨幅则高达41%。
不同于QE1直接投资于MBS、国债和机构 债 务,QE2只针对中长期美国国债,其公布时间是2010年8月。2010年11月,美联储正式启动QE2,宣布自2011年1月~2011年6月间进一步 购买6000亿美元的中长期国债,约合每月购买750亿美元。而自2010年8月~2011年6月,标普500和沪指分别累计上扬20%、10%,摩根 AC世界指数同期仅上涨18%,远逊于QE1期间。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轮扭曲操作(OT)期间,美联储并未扩大资产负债表规模,而 是 通过购买4000亿美元剩余期限为6年~30年期美国国债,出售剩余期限3年或3年以下的等额国债,以压低长期收益率。不过OT的威力已大打折扣,自 2011年9月~2012年6月,标普500仅上涨12%,沪指跌13%,摩根AC世界指数涨幅不到1%。
上述统计资料似乎暗示着股票涨幅与量化宽松规模的正比关系。然而,与前述宽松政策不同的是,市场这一次并不清楚QE3规模将达到多少。
南华期货宏观总监张一伟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股票市场可能会满足边际效应递减。美国股市已经历了一轮上涨,加上财政悬崖问题,相信未来上行空间有 限。相比之下,欧洲股市安全边际更高,加上欧洲央行购债的政策叠加效应,预计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跑赢美股。需要注意的是,新兴市场除中国都将有较好表现, 这是因为QE3对A股更多是情绪影响而非内在驱动力,加上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可能引发通胀担忧,使得投资A股仍显谨慎。
“股市可能会因为QE3在短期继续走高,但这并不说明什么,因为以前也有类似情况。”Wedbush证券的史蒂夫·玛索卡称,“由于市场缺乏根本信心,QE3并不是终极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