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在中国复杂的国情下,相信这确实是个难题。笔者认为,应“抓中间,带两头”,也就是说,应该大力发展中产阶层,做实“橄榄”型的分配结构。“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等目标。
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的研究显示,到2020年,中国中产阶层将达到7亿人,将占到总人口的48%以上。“财富管理”将成为未来中国人经济生活的主题。基于此,笔者认为,随着我国家庭财富的不断膨胀以及中等收入群体的持续扩大,为促进“橄榄”型的分配结构,中产阶层市场应是国内金融机构未来的制高点和利润发动机。中资银行如何利用外资银行在中产阶层理财市场声誉大跌之机,创新服务模式,分羹中产阶层庞大的财富管理市场,是一个重要课题。
然而,与业务和产品规模迅速扩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银行的财富管理服务水平亟待提升。尽管目前各大银行纷纷建立了贵宾理财工作室,推出了各自的理财产品与理财服务,但其所提供的理财服务大同小异,大多局限于专人服务、优先服务、专属场所、亲情服务等,提供的产品种类也较为有限,无法真正满足中产阶层客户个性化的服务要求。
造成中产阶层理财需求与服务品质倒挂的根源,首先在于人才匮乏。欧美等成熟的理财市场,基本上每三个家庭拥有一名专业理财师,依此计算,中国理财规划师尚存巨大缺口。由于理财规划师专业素质或经验不足,职业素养也良莠不齐,客户感觉更大程度上是理财产品营销人员,而非专业理财师水准。其次,由于中国金融业仍是分业经营,而各类第三方理财机构尚未能支撑起市场,在渠道、资本实力上也远远不能与国有金融机构相提并论,这使得目前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在提供综合性服务方面与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由于分业经营体制障碍以及服务对象广泛,目前各大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仍然难以满足中产阶层理财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也制约了服务质量的提升。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