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球市场 > 正文

美联储QE岔路口:谁在获益谁埋单

www.yingfu001.com 2012-09-10 09:08 21世纪经济报我要评论

  9月12日货币政策会议前夕,伯南克被架在自己铸就的QE高台,上下两难,进退维谷。

  在杰克逊霍尔(Jackson Hole)召开的全球央行年会之后,伯南克对宽松政策的一番强有力的辩护遭到了来自学界的质疑。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曾经担任伯南克副手的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的科恩(Donald Kohn)并不给前老板留什么面子,他当场质疑:“为什么我们实施了这么长时间的让人难以置信的适应性货币政策,经济增幅还是这么小?”

  经济学界开始对美联储无休无止的量化宽松政策所能带来的效果发起攻击。

   “第一轮量化宽松(QE1)所带来的益处非常关键和明显。第二轮量化宽松(QE2)的正面效果显然就在减少。”奥本海默基金(Oppenheimer Funds)首席经济学家杰瑞·魏博曼(Jerry Webman)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而根据当下的情况,我不认为美联储应当再做任何所谓第三轮量化宽松(QE3)。”

  但金融市场的反应则不尽相同。

  全球央行年会之前,债券之王比尔·格罗斯又一次放话,认为伯南克最终会出台新的刺激计划。此前,对冲基金传奇人物索罗斯与鲍尔森早就行动,大幅增持黄金押注QE3出台。这些金融巨鳄们从2007年开始的几轮量化宽松周期中,一次又一次获利。

  不仅是美联储,全球各大央行最近纷纷加入宽松货币政策的大军,打破了美联储一家制造刺激效果的局面。纷至沓来的各种猜测、质疑和恐慌,夹杂着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的起起伏伏,让人对QE摸不着头脑:货币宽松的效果究竟如何?谁在获益?谁在埋单?

  QE3效果递减

  自从2007年8月美联储连续多次大幅降息开始,全球经济在美国带领下进入宽松周期。5年之后,经济“耐药性”的后果正在逐步显现。

  “我觉得人们对QE3有错误的期待,现在的经济基本面已经和几年前完全不一样了。”联博基金(AllianceBernstein)高级基金经理罗伯特·布朗(Robert S. Brown)对本报记者表示。

  几个月来略微改善的宏观经济、就业数据以及私人经济逐渐向好的表现,使得推出QE似乎缺乏动力,或者说即便推出QE3,其效果也令人质疑。

  这种非常规的手法,总是在第一次运用时最见功力。2009年3月28日,美联储开始决定购买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收购“两房”发行的1.25亿美元抵押担保债券,通过量化宽松的方式主动注入流动性。

  这一招击中要害。当天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1.23%至90.8。此后身陷资金链危机的各大银行成功募集资金归还政府救助资金及贷款。

  “我觉得前两轮QE,尤其QE1是有着非常关键的益处的。”魏博曼表示,“如果当时美联储没有采取这一强烈的行动,那么2007-2008年整个金融系统将倾覆更快,我们将经历更加严重的经济萧条,并将持续到2009年。”

  不过他表示,当2010年4月伯南克第二次动用该工具时,效果就不像第一次那么显著。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的计划,并没有按期强烈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目前学界比较主流的态度是,一旦推出QE3,其效果将比QE2更难如人意。

   对冲基金Karya资本管理公司风险管理主管严鸣告诉记者,在推出QE时美联储也需要考虑外部因素:“现在欧元区的紧张势头不如2010年和2011 年;和两年前相比,除了中国以外,全球绝大部分地区的股市都上涨不少;除了受到债务危机的欧洲五国之外,其他国家债券收益率则下降不少。再推QE,效果很 难说。”

  在市场预期已经被逐渐消解的情况下,伯南克恐怕要想其他的招才能真正刺激市场。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创始人微博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4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