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线上及线下电商价格战已吹响号角,引发众多消费者不胜余力的参与其中,有抢着捡便宜,有围观拍砖。而电商的种种作为,是对消费者的年度巨片还是年度巨骗呢?我们暂且抛开电商行为,先看几组数字100市场研究。。。
近日,线上及线下电商价格战已吹响号角,引发众多消费者不胜余力的参与其中,有抢着捡便宜,有围观拍砖。而电商的种种作为,是对消费者的年度巨片还是年度巨骗呢?
我们暂且抛开电商行为,先看几组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www.data100.com.cn) 给出的消费者对此次价格战的数据显示:
1: 消费者对电商价格战关注度及参与度非常高,尤其京东关注度达74%。
数字100针对1696名上网人群参与此次电商价格大战进行了抽样调查。数据发现:有85%的抽样人群只关注了电商之间的价格,而仅有26 %的抽样人群进行了实际购买,最终京东以74%的关注度赚足了网民的眼球。
2:虽然京东的购买率高于其它电商,而降价幅度却比较低,但是京东获得高度购买率。
同时,数字100针对440名当天购买人群调查中发现:在京东购买产品的网民达58%,高于苏宁17个百分点。而在一淘网实时更新的比价奖牌榜中笔者发现:京东产品在价格大战中并没有什么优势,并且部分产品以“无货”状态显示,但这些都没有影响到京东商场当天的购买率。
3:电商闹剧后该如何反思?
据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笔者发现:在当天受访群体中,只有11%的认为此次电商价格战是“大规模战役,真是便宜到底”。而电商企业遭遇严重的消费者信任危机!此外,消费者面对电商之间的二次促销价格战,已经由最开始的“激动呐喊”变成现在的“冷静围观”,并且更关注的是:消费者是否能得到真正的实惠?企业是否能言行一致的为消费者考虑?面对电商企业之间的争霸,消费者还能否再去信任及参与?
纵观以上数据显示,分析师指出:从整个事件看,虽然电商企业经此一役,但是获得了高于同期近十倍的营业额,更是利用社会化营销产生了巨大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名人的舆论斗争引发了网络媒体的高度关注,进而扩展到电视媒体。这次价格战更多的是炒作,目的是让消费者逐渐从线下转到线上,这种消费习惯的变化会对行业格局产生影响。所谓“价格战”不仅换得的媒体版面和网络注意力,而且大大提升了各电商巨头的曝光率。
最后,笔者试问:如果置消费者利益不顾,将消费者玩弄于鼓掌之中,恶意炒作引导消费,那么:电商企业在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后,路还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