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股动态 > 正文

“蓝筹底”岌岌可危“暂停IPO”呼声潮起

www.yingfu001.com 2012-07-18 09:49 南方都市报我要评论

  市场人士直言,不应以市场化为由而否定暂停新股,市场化的代价不应该由股民买单

  一晃7个月,摇摇欲坠的A股走过一个标准的 “M”形之后,距离跌破年初的2132点的“蓝筹底”只有一步之遥。不过A股今年以来已经有114家公司上 市,IPO募资依然风生水起,没有任何缓解的态势。近期,由于大盘持续下探,投资者对于“暂停IPO”的呼声不断,不少投资者在网上发起投票,虽然证监会 日前明确表示新股发行节奏与市场的涨跌并无必然联系,但中国股市325点、998点、1664点历史大底的形成,都是伴随着IPO暂停,投资者对于暂停 IPO呼声的背后,隐藏的是对底部早日到来的深切渴望。

  一边是缺少赚钱效应、节节亏损的投资者,一边是不停从股市抽血的IPO,二者 的确会有情绪上的不平衡。对比走势远比A股强劲的美国股市,已经在今年6月 零IPO,神州租车因受目前资本市场“大市不佳”的影响而暂停在美国上市。复旦大学教授、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直言监管层“供求常识都不管, 应立即停发新股,好好反省政策”。广州一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表示,弱势情况下,外围市场能自动调解IPO的节奏,A股在非市场化的审批制度下,却不停从市 场中抽血。

  上半年A股融资超2400亿元

  截至昨日,A股今年跌幅在2%左右,真 是“辛辛苦苦大半年,一下回到新年前”,据调查,上半年近八成投资者不赚钱,更有不少股民亏损伤痕累累。不少投资者通过营业部和网络等渠道呼吁,暂缓甚至 暂停新股发行,更有网站发出“千万股民大签名:强烈要求证监会停发新股、停止IPO!”的帖子,得到很多网民的支持。

  南都记者统计显示,A股今年以来已经有114家公司上市,其中每月约16家,共计融资811亿元,如果加上增发、配股和可转债等融资,今年上半年A股共融资2414亿元。

   如果按月份来看,今年前7个月融资额度较高的月份股市走势较好。在今年2月-5月中,IP O融资额均超过100亿元,分别是173亿元、166亿元、128亿元和172亿元,而这几个月正是处于上涨和下跌初期,当时既有证监会主席大力倡导“蓝 筹投资”理念,又有“郭氏新政”的配合,而6月和7月随着股指的大幅下跌,IP O募集资金分别有92亿元和53亿元(截至7月16日),可以发现,股指的下跌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融资额度的下降。

  已过会存量拟上市公司多达100家

  虽然在之前的6月25日至29日、7月2日至6日以及7月9日至13日的三个交易周中,交易所平均每周只安排了三只新股进行申购,不少观察人士认为这是监管层有意放缓IPO.

  不过,这种猜想在本周就被打破。

  证监会网站的信息显示,仅在7月16日至20日的五个交易日里,包括科恒股份、麦迪电气、天银机电、开元仪器、和邦股份、美亚光电、联创节能和太空板业在内的8只新股将陆续发行。

  根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首次公开发行(IP O )在审企业名单,截至7月12日,IP O预备企业数量再度创下新的历史纪录,增至747家。

  此外,自2011年至今,包括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等超级大盘股在内,现已过会但尚未正式发行的存量拟上市公司仍多达100家。

  有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以来,A股市场新股发行的数量达到110只,也就是说,平均1 .15个交易日就有一只新股发行,平均每交易周有4 .07只新股发行。

  赴港、赴美上市纷纷暂停

  不过,对于投资者的质疑,日前,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发表文章进行回应。在谈到投资者要求停发新股时,证监会投保局除了继续宣扬发行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之外,还表示,停发新股并不能对市场环境有实质性改善。

  不过,历史统计数据表明,1994年7月到2009年6月底,新股发行曾7次暂停。A股325点、998点、1664点历史大底的形成,都是伴随着IPO暂停的。

   值得注意的是,有多例拟登陆外围市场因市况不佳而推迟IP O,近期某个准备在港股上市的内地公司因市况不佳而搁置了香港IP O计划,昨日神州租车突然宣布暂停在美国市场的IP O。至于最后一刻放弃的原因,是公司方面认为受目前资本市场“大市不佳”的影响,其价值未能得到合理体现,决定暂停本次IPO发行。自5月18日互联网新 贵F acebook登陆纳斯达克一直到6月底,美国股市已经5周没有一家企业成功IP O,今年6月也成为美国或将迎来近40年来首个零IPO的六月。

  “跌破2000点或许会停”

  对此,万联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大刚昨日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既然证监会已经表态,说明IPO还没到停的时候,监管层的态度是“股市本身就是融资功能”。当然,也不排除,股市跌到一定程度,例如跌破2000点,也会出现IP O暂停的情况。

  虽然有历史数据表明暂停IP O与股市大底有一定关联,但彼时和现在的背景不同,不能同日而语。

  另外,目前证监会进行的改革是市场化的改革,如果用行政措施暂停IP O,就会替代法律的职能,有悖于市场化。

  目前投资者呼吁“暂停IP O”更多是情绪化的反应,不过,王大刚也坦承,目前市场化也存在发行市盈率高、法律体系还未健全等不足。

  市场化不应让股民买单

  不过,对于证监会的解释,也有不少反对意见。

   大成基金公开的报告中认为,宏观经济数据表现不佳以及年内最大IP O启动是市场大跌的主因。中信重工将于6月27日招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6 .85亿股,募资41亿元,为今年以来A股最大IP O。这只大盘股登陆市场也引发了投资者对IP O加速、资金面进一步趋紧的担忧。

  广州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向南都记者直言:“供求关系>价值关系,这是常识问题。一个国家哪里有纯市场化的东西,连西方也承认要配合行政化嘛;另外市场化的代价,凭什么让股民买单?”

  复旦大学教授、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更是直言:“一周发8只新股,还说少发不发与涨跌无关。供求常识都不管,简直是信口雌黄。应立即停发新股,好好反省政策。”

   “所谓发行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就目前的A股市场来说不过只是一种伪市场化而已。”著名独立财经评论员皮海洲的批评更为尖锐:目前A股市场并 不具备市场化的土壤,不仅没有市场化的股市制度体系,更没有与之对应的法律体系,不仅投资者不成熟,就是管理层、上市公司以及中介机构都是不成熟的。所谓 市场化无非就是监管部门推卸责任的一个借口而已。将新股发行进行到底,而不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甚至无需为此承担责任。

  他表示,目前 新股发行的市场化,只是一种选择性的市场化。凡有利于新股发行的,就列入到制度中来了,相反,对于不利于新股发行的,则予以屏蔽。如投保局提到的八菱科 技、朗玛信息、海达股份中 止发行的问题,这本来是市场化的成果。但监管部门却用二次发行来否决了这一市场化选择,从而使得中止发行失去了任何意义。并且,尽管新股发行高举着市场化 的旗号,但其发行市盈率却远远超过二级市场股票的市盈率水平。尤其是投资基金,哪怕就是承担亏损的风险,也要将一级市场的新股搬运到二级市场中来,成为 IP O的托,这是一种市场行为吗?

  正是为了融资的需要,A股的发行制度设计是有利于发行人的,是为新股顺利发行服务的。最明显的就是今年的IP O改革,不仅将50%新股份额配售给询价机构,而且还取消了网下配售3个月的锁定期,以调动询价机构参与网下询价的热情,确保新股发行的顺利进行。

  链接

  A股历史7次停发新股与股指走势

  第1次:1994年7月21日-12月7日1994年7月20日粤宏远A发行后,一直到当年12月8日中炬高新发行。新股暂停发行期间,沪指在当年7月29日见低325 .89点后,于同年9月13日涨至1052.94点。

  第2次:1995年1月19日-6月9日1995年1月18日,仪征化纤招股后,到创业环保招股,其间新股暂停发行时间约5个月。当年2月7日见低524.43点后震荡上行,5月22日最高摸至926.41点。

  第3次:1995年7月5日-1996年1月3日6个月间仅有两只股票发行,这段时间也被市场视为“暂停”新股发行。其间大盘跌至1月19日的512.83点后回升,当年年底飙升至1258.69点。

  第4次:2001年9月10-2001年11月29日暂停新股发行两个半月后,11月29日开闸,当日华联综超的上市打破了IPO第四次暂停的沉寂,该股融资规模3 .95亿元,当日上证综指微跌0.16%,一周内微涨0.59%。

  第5次:2004年8月26日-2005年1月23日自双鹭药业发行之后,新股发行再度暂停,到2005年1月华电国际IPO。大盘先是反弹至1496.21点,随后跌至1200点附近。

  第6次:2005年5月25日-2006年6月2日因为股改的启动,新股发行暂停了一年。沪指于2005年6月6日见低998.22点后,一路涨至2007年10月16日的6124.04点。

  第7次:2008年9月16日-2009年6月29日大量发行新股导致股市连续暴跌,投资者信心尽失。IPO暂停后,但投资者仍心有余悸。沪指在10月28日创下1664.92点后才一路上行,于2009年8月4日上摸至3478.01点。(南方都市报 王涛)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创始人微博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13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360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