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周三的大幅反弹后,面对昨日市场的窄幅震荡,多空分歧明显加大。尽管如此,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以下三大关键性因素将决定后市走向。
首先,基本面变化。随着一季度宏观数据相继出炉,CPI回潮、经济增速下滑令A股面临更多不确定性的考验。因此,投资机构普遍认为,政策面变化仍将是影响未来股市运行的重要因素。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方面负责人18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以来,金融机构积极调整信贷结构,贷款逐月增加,一季度同比多增2170亿元,对国民经济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下一阶段,将继续引导全国性银行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结合贷款需求实际状况,合理安排贷款进度。
南方基金在其二季度投资策略报告中称,目前货币政策面临从偏紧到适度放松的转向,预调微调的效果将逐步显现。在通胀下行趋势基本确立的情况下,当下市场运行方向取决于经济增速下滑及政策放松力度之间的博弈,只要经济不出现超预期下滑,对全年市场震荡反弹的判断应能成立。
其次,量能因素。目前沪市日均量能在700亿元左右,周三开始放大至900余亿元,但这还是没能达到各方预期的1000亿元大关。当然,如果未来几日成交量能够持续在1000亿元以上,那么就意味着市场的成交量出现了突破,有新增资金涌入,更能够激活A股的股性。因此,A股的量能能否突破瓶颈,将是A股指数能否突破2400点瓶颈的关键因素。
第三,能否催生新热点。从A股以往经验来看,持续创新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在热点龙头品种进入搏傻周期之后,更需要新的龙头品种来替代,从而保证市场的活力。随着政策松动预期的强化,稳定的盈利预期有望成为蓝筹股崛起的“催化剂”,金融地产等低估值蓝筹板块不排除有超预期表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