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指出,近期盘面已连续出现异动,大落之后马上大起,持续的宽幅震荡预示着做多力量正尝试进场,市场初步释放底部信号
本周A股市场围绕2200点展开剧烈震荡,呈现前四天下跌,最后一日微涨的盘整格局,多空博弈异常激烈。截至周五,上证指数报2204.78点,重上2200点关口,但周线上呈现七连阴形态,弱势局面仍未出现明显改善。
分析人士指出,在经历了8个月的下跌后,近期盘面已连续出现异动,大落之后马上大起,持续的宽幅震荡预示着阶段性转折的临近,虽然目前市场依然面临诸多岁末因素的困扰,但种种迹象表明,最近持续累积的利好效应开始逐步释放,市场已到最后的寻底阶段。
欧债危机出现阶段性转折
欧债危机一直是制约全球市场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来看,欧盟各国政府正在积极落实之前达成的协议,欧债危机似乎出现一定转折。
最近有消息称,欧洲央行已经邀请欧元区各大央行预订其第一批无限制的三年期贷款,此举旨在维持欧元区在主权债务危机形势下的信贷流动。欧洲央行将向银行提供后者所希望获得的任何数量的贷款,银行则需向欧洲央行提供合格的担保品。这些贷款的期限为1134天,利率为贷款期内央行基准利率的平均值。
欧洲央行正试图确保银行能以较低的利率获得中期贷款,从而能继续向公司和个人消费者放贷。除了提供较长期贷款以外,欧洲央行还已经扩大了银行能用来获得贷款的担保品的范畴。
本周二,欧美股市均出现2%水平上涨,并随后出现了持续小幅上涨走势,市场期待的圣诞行情初步显现。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欧美股市连续小幅上涨,尤其是欧债危机有缓和迹象,对全球金融市场利好,给目前A股止跌回稳,奠定了较好的外围环境。
RQFII开通两地资金渠道
最近有媒体报道称,华夏基金、嘉实基金、易方达基金、博时基金、南方基金、华安基金、大成基金、汇添富基金、海富通基金等9家基金公司旗下香港子公司已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首批拿到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RQFII)资格,其中华安基金、南方基金等香港子公司已经向香港证监会上报首只产品,最快明年初开始发行。
根据规定,试点初期不少于募集规模80%的资金投资于固定收益证券,包括各类债券及固定收益类基金,不超过募集规模20%的资金可投资于股票及股票类基金。也就是说,试点期间能投资股票及股票类基金的RQFII资金,最多40亿元人民币,但200亿额度可能是RQFII探路境内证券市场的“排头兵”,让市场憧憬的是200亿背后庞大的“主力军”。
根据香港金管局的统计数字,截至9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达6222亿元。在年初,这一数字仅为3150亿元。RQFII的推出,不仅有助于拓宽停留在香港的人民币的投资渠道,而且也有助于增强资本市场流动性。
由此有市场人士认为,尽管试点初期流入股市的资金最多不超过40亿元,对股市影响有限,但RQFII试点的关键不在于数额多少,而在于境外人民币,可以通过香港进入内地资本市场。这种新的渠道逐步畅通之后,对A股市场的影响将是持久和深远的。
中国版“401K”箭已在弦
在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期公开表示,证监会正在研究加大鼓励各类长期资金投资股市的政策措施,建议加快推进养老金入市之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20日积极回应,支持养老金投资股市。
分析人士指出,证监会和社保基金高层一呼一应的表态传递出的信号显示,中国养老金体系的建设正在逐步深化,各方面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认识已逐渐趋于一致,中国版“401K计划”的推出已箭在弦上。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