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上个交易日的修复反弹后,昨日沪深两市多头乏力,再现疲态。特别是昨日尾盘放量杀跌,沪指再度失守2500点。
值得关注的是,本周市场进入国内外政策的密集发布期:8月宏观数据将于今日出台,CPI成焦点;近两日各国央行召开会议,讨论削减财政赤字计划;周四晚间奥巴马将公布刺激经济方案,明确3000亿美元计划细节;今日G7财长和央行行长峰会召开,市场解读将重拾宽松政策。
分析人士指出,国内外财经政策的密集发布期,开启了四大时间窗口。目前大盘将以时间换空间,累积足够的下跌空间才会出现止跌信号,并且将会等以上政策明朗之后,有望在9月底开启所谓的年度“吃饭行情”。
8月宏观数据今日公布
CPI增幅是否放缓备受关注
6、7两个月,我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居于高位,周五将公布消费者物价指数。
虽然官方数据尚未出炉,但业内人士普遍预计,8月CPI数据将会出现小幅回落。由于7月CPI飙至6.5%的阶段新高,因此若8月数据出现明显回落,则有可能较大程度地左右A股市场的短期走势。
据悉,经济学家对我国8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增幅的预测中值为6.1%,低于7月份的6.5%;预计当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低于7月份的14%。若8月份CPI增速如期回落,则有助于舒缓市场对于政策从紧的忧虑。不过,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回落将加剧投资者对于经济前景的担忧。
8月CPI涨幅为6.0%,超过6.0%的概率不大,7月物价已经达到年内峰值。国泰君安认为,综合全月走势看,食品价格先跌后涨,8月环比涨幅为负,而生产资料价格近期趋稳,在经济回落背景下其涨价压力不大。
与国泰君安观点不谋而合的还有申银万国、中金公司、银河证券、长城证券、安信证券等多家券商均预计,8月CPI涨幅或不超过6%。而尽管通胀回落不代表政策放松,但机构普遍认为,从通胀即将回落及贷款平均利率已在高位的角度看,再次加息的必要性不大。
但是,摩根大通则预计8月CPI将回落至6.2%,但全年CPI仍将在5%以上。预期工业生产价值指数(PPI)也将随之出现温和回落,未来几个月央行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的机会不大。
南京证券也表示,即使8月CPI不超6%,但是一个月的数据回落,并不足以说明通胀拐点的来临,通胀是否得到有效的控制还需要持续的观察。
总之,A股短期的表现将仰仗8月陆续出台的宏观经济数据。市场普遍预计,若CPI出现拐点回落,A股短期或有向上表现。
五大央行举行议息会议
维持或重拾宽松货币政策
近两日,澳、加、日、欧、英五大央行纷纷举行议息会议,美联储也将于两周后再次商讨新的刺激经济措施。目前市场普遍认为,在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五大央行将维持或重拾宽松货币政策,其中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的举动尤其值得关注。
据最新消息,北京时间9月8日晚间,英国央行宣布维持利率在0.50%不变,这一结果符合此前的市场预期。随后的欧洲央行利率决议同样一如市场预期维持1.50%不变。
在英国宣布维持利率不变的同时宣布维持2000亿英镑规模的量化宽松不变,使得预期扩大至2500亿英镑的预期落空,随后英镑迅速走高50个点至1.6010,对量化宽松规模未变化做出了明显的反应。由于英国经济的持续疲软,而外部经济环境又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高盛在内的投行均对于其推出英国版的第二轮量化宽松(QE2)逐渐增强。因而英国央行方面是否采取进一步量宽措施,即扩大资产购买计划规模,应当关注。
7日晚日本央行公布9月议息会议纪要,决定保持其基准利率0.1%不变,并暗示如果欧美经济复苏和债务问题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到日本经济复苏进程,日本央行将可能再出台新的经济刺激政策。同时,日本央行表达出对日本经济前景的信心还有对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担忧在增强。日本央行认为短期日本国内CPI可能出现小幅上升,但中长期来看仍不能排除通缩的可能。对此,平安证券认为,日本央行时刻准备好,在必要的时刻,继续扩大其量化宽松规模,以保证它所期望目标的达成。
7日加拿大央行宣布,将隔夜拆款利率利率维持在1.00%不变,此举符合预期,也是该行连续第八次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加拿大央行表示,经济增速的放缓将制约国内资源利用率,并缓解通货膨胀压力。该行预计总体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将回落,因食品及能源价格大幅上涨等临时性因素的作用已经减弱。同时,核心CPI有望继续得到有效控制,因为薪资增速保持温和态势、生产率回升,同时通胀预期保持稳定。有分析称,加拿大央行的态度已经较以前有了转变,其表态或暗示很快会加息。
6日,澳大利亚央行召开月度货币政策会议,决定维持目前4.75%的基准利率不变。此举符合此前市场预期。分析人士表示,近期全球金融市场不稳定,澳大利亚中央银行很可能在年底前一直保持当前4.75%的基准利率不变。
全球央行议息,降息已成为发达国家应对经济危机的主要调控手段。分析人士表示,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发达国家以外,近期包括巴西在内部分新兴市场也开始采取降息措施来刺激经济恢复增长。不过即使在这种全球救市的大环境中,我国央行高管仍坚持物价不松动调控不转向的宏调策略,这也是A股市场持续下跌的动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