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沪股市有政策底一说,按照这种说法,光有估值底还不够,因为在下跌过程中,趋势投资理论指导投资者割肉止损,卖错了也要卖,这就势必造成估值低了还可以更低;只有当政策利好出台之后,投资者才不会继续割肉止损,于是市场底就出现了。
我过去也看重政策底,现在对政策底不抱一丝一毫的希望。我曾经把沪指从2001年6月14日2245点到2005年6月6日998点的那段下跌比作为 “抑郁而死”,把沪指从2007年10月16日6124点到2008年10月28日1664点的那段下跌比作为“毒发身亡”,去年7月又写了“大利空砸出大底”一文。我现在最关心的只是股票是不是物美价廉?
于是,问题回到了文章开头的估值底,物美价廉会不会价更廉?对这一问题,我的回答是要看物美价廉的筹码落在谁的手里。如果大部分掌握在大资金手里,那市场底就出现了,物美价廉不会价更廉。
如果大部分掌握在小股民手里,那有两种途径向大资金手里转移,一是通过长时间的横盘整理,让小股民失去耐心而交出筹码,这种情况物美价廉也不会价更廉:二是在利空打压下,小股民因恐慌而交出筹码,这种情况物美价廉会价更廉,这是一种以空间换时间的筑底形态。由于以空间换时间的筑底形态更有利于大资金收集物美价廉的筹码,所以底部往往是利空砸出来的。
去年7月我在茶坊里指出,农行发行与中行出尔反尔的融资计划这两大利空的叠加,砸出了沪指2319点这一历史大底。现在,我们就将砸出8月9日沪指2437点底部的利空与砸出2010年7月2日沪指2319点底部的利空作一番比较。在我看来,从7月28日到8月9日,9个交易日里连发16只新股的利空,与农行发行的利空不相上下;美债危机与中行出尔反尔的利空可以一比。
那么,是不是由此得出结论,8月9日沪指的2437点也是一个历史大底?暂且先不要下结论,因为后面还有国际板的利空等着我们,要看看这一利空会把沪指砸到哪里?
从一个长期投资角度看,现在真的有很多股票已经非常便宜,即使短期内大盘还需要进一步修整,但是如果是中长期投资者,现在完全可以挑选一些合适标的。与其将钱存在银行,不如现在把钱拿出来买股票,收益我不敢保证有多高,但风险绝对不大。
首先是银行股。虽然已经谈过很多遍,但银行股真的已经非常便宜,整个板块平均市盈率只有6倍左右,不要说在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少见的。目前不涨的原因是包含了对地方融资平台等问题的担忧,但这个担忧表现已经比较充分,整个银行股的盈利能力依然很突出。
其次是一些强周期股票。这里包含两个逻辑,其一是虽然目前经济增长还有些迟疑,但中国经济未来肯定会重回发展轨道,一旦经济复苏确认,最先受益的就是强周期品种。其二是不少周期股股价已低于重置成本,比如一些钢铁股,你拿着它的市值再建一个根本不够。
现在A股有个很奇怪的现象,越是好公司越没人要。理由当然有很多,比如盘子太大,流动性缺乏,又比如整个市场大趋势还没有形成,缺乏赚钱效应,但是这些都不能掩盖好公司的实际价值,在别人恐慌时贪婪,如果拉长时间来看,以后再想以这样的价格买这样的公司,恐怕非常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