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中美投资协定谈判(BIT)14日迎来第11轮谈判,亦是双方进入实质谈判阶段后的第二次谈判。本轮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在上海举行,正式进行为期两天的文本谈判。业内分析认为,预计双方下一步将在负面清单内容、市场准入和投资规则等博弈焦点方面展开具体谈判,因而进入实质性中美BIT谈判短期内或难以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
与之前的十轮谈判不同,本轮谈判是双方首次进行文本谈判,这也意味着谈判进入新的实质性交锋阶段。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副主任李春顶认为,接下来的文本谈判将会涉及到负面清单内容以及未来谈判领域的确定,预计负面清单的磋商将会是本轮也是接下来谈判的重点和焦点。“在中美BIT谈判的负面清单方面,中国很可能会以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以及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此前联合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为参考文本,确定相应的负面清单内容。”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此前表示,中美投资协定谈判的意义堪比当年的入世谈判,但投资比贸易更加复杂,因而难度更大。“中国在负面清单方面仍持以谨慎态度,而美国的负面清单系统较为成熟,预计双方会在此方面谈判耗时较长,恐怕至少也要明年才能取得一定进展。”李春顶表示,鉴于本轮尚为双方进入实质性谈判后举行的第二轮谈判,因而谈判中可能将主要商定未来谈判领域以及负面清单时间表的确定,尚不会进行更为具体清晰的谈判。
分析认为,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的中美BIT,市场准入以及投资规则两方面将成为接下来争锋重点。“市场准入方面尤其是服务贸易领域将会耗时更久。”李春顶认为,在达成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贸易规则后,美国谈判团将会进一步提出劳动标准管理体制等更多的投资规则要求,因而进入实质性的谈判后,中美BIT谈判短期内或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