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评论 > 正文

苏培科:保险资金伤不起 切勿盲目冲动买创业板

www.yingfu001.com 2014-01-09 07:52 赢富财经网我要评论

  继2012年10月险资投资大松绑之后,现在又允许险资投资创业板、允许历史存量保单投资蓝筹股。保险机构正在试图进入财富管理领域,为了比拼和获取相对竞争优势,这就要求险资投资要有高收益,要求其财富管理能力要比银行、券商、基金、信托等专门从事财富管理的机构有优势,但险资投资凭什么会超越其他财富管理机构?如果保险机构“去保障化”还有没有存在的意义?险资激进投资会带来哪些潜在隐患?

  保险资金伤不起

  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保险业经不起折腾,保险公司要求高度安全,保险的信用不仅是金融业的信用基础,也是整个社会的信用基础。从美国次贷危机后的救赎次序来看,美国政府可以忍受银行和券商的倒闭,但绝不允许像AIG这样的保险机构破产倒闭。因此保险机构稳健经营和审慎投资事关重大。

  在目前中国金融分业监管的框架下,如果整个保险行业激进运行,虽然摊子铺大了,但保险公司似乎越来越不保险了。保险本来就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法,风险转移的一种机制,通过保险可以将众多单位和个人结合起来,将个体对应风险转化为共同对应风险,从而提高了个体对风险造成损失的承受能力。保险的作用在于分散风险、分摊损失,可以用于投资的无非是顺周期下的沉淀资金,如果顺周期不再,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要求理赔的数量增加,沉淀和可用于投资的资金自然会减少,这也就要求险资投资时不能太激进。如果保险公司冒险经营,一旦破产会对整个金融体系和信用体系带来巨大的灾难,远比银行破产带来的社会风险大,毕竟买保险就是为了应对不确定性的灾难,一旦保险公司追求高风险投资、不安全,对投保者而言是潜在的灾难,现在保险公司自身已经介入了风险领域,这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在目前创业板指数高位之际,允许保险资金进入创业板风险远远大于收益,笔者以为各家险资管理机构应该清楚这一点。这次险资投资在新股发行前夜开闸,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申购新股而来,二级市场估计会审慎介入,但也难免向基金那样进入创业板爆炒。值得注意的是创业板公司的盘子和市值规模是有限的,进去容易掉头难,保险资金进去会不会成为创业板的抬轿者都是未知数,但为了投保人的安全和有效对冲保障背后的风险,险资投资应该把安全性摆在首要位置,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利润最大化的盈利性。

  扩展险资投资的范围虽然有助于多元化投资和分散风险,但不确定性的风险也会进一步扩大,在投资领域往往激进投资是与风险收益相对称。如果保险资金一改往日的谨慎原则,开始全方位出击,结果也将会出现不确定性。尤其在中国经济增长趋势放缓和老龄化即将来临的情况下,保险业恰恰应该放慢激进的投资脚步,应该注重发展保障主业。

  虽然保监会对险资购买创业板股票的范围作了限制:上市公司已披露正在接受监管部门调查或者最近一年度内受到监管部门处罚的;最近一年度内被交易所公开谴责的;上市公司最近一年度内财务报表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存在被人为操纵嫌疑等。但整体而言还是比较宽泛,尤其“存在被人为操纵嫌疑”这一条很难界定,嫌疑本来就没有标准,股价涨得过快是不是存在操作嫌疑?保险资金大规模介入小盘股是不是存在操作嫌疑?这些都有待考究。

  切勿盲目冲动

  我国保险业在这些年发展太快了,问题和隐患都被速度给掩盖了,现在需要居安思危和战略布局,切勿盲目冲动。

  从资产规模看,1992年我国保险业总资产仅为510亿元,2004年4月末我国保险业总资产首次突破1万亿元。截至2011年底,保险行业总资产达到6万亿元。我国保险业在这20年间总资产增长超过了120倍,可以说是速度惊人。20年完成了别人几百年的积累,当然这与中国经济和中国人的财富增长息息相关。一旦中国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期和老龄化到来,中国保险业将不太可能出现这种爆发式增长的局面。中国保险业在未来10年恰恰需要做好这方面的风险准备。

  近两年中国的保险业就已经出现减速的迹象,况且保险业是要接受偿付能力监管的行业,如果过度强调高投资收益、“去保障化”,则保险的本职功能将会受到冲击。在快速发展期,之前酝酿的各种矛盾和风险看起来不太明显,或许可以被这些年快速积累的保费收入给覆盖掉,但未来的压力会很大,如果从保护保单持有人利益角度出发,现在反而应该强化保险公司的资本约束力,要限制保险公司盲目逆周期扩张和鼓励孤注一掷地冒险。现在的政策即使允许险资激进投资,但也希望保险公司要量力而行,要将风险和安全放在第一位,要未雨绸缪。

  在目前中国金融混业化发展和财富管理机构即将混战的大背景下,过度强化和过高地赋予保险机构投资理财的职能,淡化保障功能,让所有金融机构都搞多元化扩张和混业经营,金融产品的交叉性将会加剧金融系统的潜在风险。这就要求金融分业监管格局尽快调整,以适应金融混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否则金融风险会在不同金融机构和部门之间频繁转移,有些金融产品或机构也很有可能会利用监管漏洞来进行“套利”,有些主管部门为了自己所属行业的地位,鼓励下属金融机构激进、冒险经营,对单个监管部门可能是政绩最大化了,但对整个金融体系是不负责任的。因此,当前的金融分业监管格局亟待改革,尽快实施统一、协调的金融混业监管框架,以防止部门利益下短期化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创始人微博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13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360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