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评论 > 正文

盖茨:技术不能拯救世界

www.yingfu001.com 2013-12-26 10:25 赢富财经网我要评论

  比尔?盖茨说,电脑拯救不了世界——不管马克?扎克伯格以及硅谷其他人怎么看。互联网的威力根本帮不了全球最贫穷的人群,倒是根除某些疾病有望造福于穷人。

  盖茨自称是技术统治论者(technocrat)。但他不相信技术能够拯救世界。或者更准确地说,他不相信技术能解决发展中国家根深蒂固且相互关联的问题:疾病、贫困,机会匮乏和由此带来的绝望。“我当然喜欢IT的玩意儿,”他说,“但当我们要改善人们的生活时,你得处理一些更为基本的事情,如儿童的生存和营养。”

  如今,对于技术如何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似乎美国西海岸的每一位亿万富翁都有着同一个愿景。这种新共识的核心内容是,互联网是一股推动社会和经济改善的不可回避的力量;网络互连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公益。正是这种观点促使扎克伯格最近制定了一项旨在帮助全球民众都能上网的计划。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还有50亿人未能连接网络。这位Facebook的老板称,此举是“我们这代人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但在被问及让全球人都能上网是否比找到疟疾疫苗更重要时,盖茨说:“优先普及互联网?这简直是开玩笑。”

  盖茨的言论往往与新一代技术统治论的亿万富翁们格格不入。他是第一个想象电脑计算可能渗入日常生活的人,当年微软的使命就是让每张办公桌上和每个家庭里都有一台个人电脑(PC)。但当别人津津乐道互联网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时,他却不抱任何幻想,认为互联网对改善世界穷人的生活不会起到太大帮助。

  他说:“世界不是平的,在人类需求阶梯上,PC排不到前5位。”

  正是基于这样的观念,盖茨将自己的财富以及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慈善事业。其他亿万富翁或许几乎把行善当作自身社会地位的一种标志,但对盖茨来说,这是一种道德需要。他表示,自己之所以决定投身于防止发展中国家儿童死亡或提高美国教育水平这样的事业,是因为在道德层面经过了仔细的考虑。

  在许多方面,盖茨都堪称成功高科技创业家的典型代表——他是充满激情的电脑狂,几乎单凭远见和锲而不舍就缔造了一个产业。但是,对于一代曾效仿盖茨的、有抱负的技术梦想家来说,尽管盖茨的偶像地位仍不可动摇,但他的职业生涯轨迹已经光环褪去,包括连环创业家彼得?迪曼蒂斯也这样看待盖茨。

  迪曼蒂斯认为,致力于减轻穷苦人群苦难的盖茨基金会,有点像20世纪早期“强盗大亨”的那种慈善,像安德鲁?卡内基和约翰?D?洛克菲勒等人的作为,他们建立并利用垄断企业来发迹,然后在晚年将向崇高的事业大笔挥豪。他说,与之不同,最新一波技术梦想家致力于缔造能够改变世界的全新产业。

  实力达到顶峰时的微软,曾试图利用其在PC领域的垄断地位,在计算行业赚取最大化的利润,这种做法使得竞争对手和初创企业对其又恨又怕。如今,随着PC产业日渐衰落、微软的领导地位和发展方向受到质疑,尽管微软仍是市值仅次于苹果和谷歌后的第三大的科技公司,硅谷人士在谈到微软时流露出的则是近乎不屑的语气。

  盖茨不愿回答有关微软的问题。不过他说,与一直以来外界的猜测相反,他无意像当年史蒂夫?乔布斯回去重振苹果那样再度执掌微软。他还承认,目前他花在微软身上的时间远多于预期水平,他离开时确认的是每周一天。盖茨仍是微软董事长,他参与物色接替史蒂夫?鲍尔默出任首席执行官的人选,他说他仍与公司的某些产品小组定期开会,并预计会在下一任掌门人获得任命后,投入相当的时间与其合作。

  同时盖茨还对迪曼蒂斯有关缔造新产业比捐钱搞慈善更有益于世界的观点给出了尖锐的反驳:“一个产业只有能够满足人类的需求时,才是有价值的。不存在,至少在我心中不存在”我们需要新产业“的概念,我们需要的是孩子健康成长、人们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要让世界根除小儿麻痹症这样的灾祸,光有金钱是不够的,虽然雄厚的资金必然是有益的。我们还需要深远的思考、组织技巧、以及用新理念来对付老问题的能力。这些也恰恰是用来创建一家成功高科技企业的要素。但这一次,首席执行官比尔?盖茨不得不让位于一个世人不太熟悉的人物:外交家的比尔?盖茨。

  盖茨说,“有人认为一切照常就会达到目标,但这不会成功,我们必须跳出这种想法。干脆放弃也许比一切照常更好,但那将是非常可怕的。”

  盖茨似乎最喜欢挑战“一切照常”,他经常为此展开更为深远的思考。同样的动力促使他反思人们熟悉的慈善做法,并最终决定把自己的大量财富花在为重大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这一紧迫任务上,而不是进行小打小闹的捐赠、到头来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盖茨基金会计划在盖茨夫妇去世后的20年内捐出所有资金,然后进入清盘程序。

  不过,如果说进行此类关注国际发展的外交活动需要习得技能,那么有些东西是一直没有改变的。曾与盖茨共事的人几乎都会谈到他对工作的高度投入。在前往发展中国家的旅途中,他马不停蹄让周围的人筋疲力尽。在盖茨基金会内,他展现出了曾经鼓舞(并且累坏)微软产品经理的那种耐力。“他要和我们一起做那些最琐碎的事。他会参加我们的4小时会议,逐页审阅幻灯片。”在该基金会负责冷链完善工作的Raja Rao表示,“我见过他坐在一个房间里,连续11个小时不停地谈论技术、吃零食、喝健怡可乐。”

  在盖茨俯瞰华盛顿湖的办公室里,书架上摆放着很多关于盖茨所抗击疾病的科学著作。据盖茨基金会的人介绍,凭借着标志性的勤奋,如今盖茨对这些疾病有了深刻的个人理解。盖茨是一个博览群书的人,他有一个保持了很久的习惯,那就是每隔一段时间暂时告别日常事务,专心阅读和思考自己选择应对的重大问题。他在谈话中也频频引用不同作者的观点。哪怕得到最小的由头,他也会滔滔不绝地介绍不同类型的小儿麻痹症和疫苗,然后又说,基因测试显示,这种疾病如何一度在印度北方邦等地持续出现和传播,尽管极少有疫情全面爆发的情况。

  当年的盖茨正是凭借这样高强度的思维和对细节的掌握来领导微软的,它催生了能够主导高科技行业的那种文化——也催生了最终招致监管反弹的越线行为。“我在20多岁时是那种绷得非常紧的人,非常没有耐心。”他说,“我并不认为自己在这两方面已完全改变。只是希望自己变得更有分寸了。”

  不过,如果说盖茨的举止已变得更有分寸,那么他的不妥协态度可以说仍十分明显。盖茨的计划旨在拯救世界上一些最贫穷的人群,使他们摆脱这个有时对苦难视而不见的世界带给他们的命运。就该计划而言,盖茨的不妥协态度既是最强大的资产之一,也是最大的障碍之一。明白如何在不得罪人的情况下追求坚定的个人逻辑,对他而言仍是一种需要进一步修炼的内功。

  不过,“新”的盖茨并没有打算不去想这件事了。会后,他做了世界各地的有家男人在这种时候都可能会做的事:“我对梅琳达说,我在这事上太严厉了吗?我应该给谁发封邮件?我的话是有激励作用还是让人泄气?这些全都是一个‘度’的问题。”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创始人微博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4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