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事件叠加 A股影响几何?
三大事件叠加 A股孕育新主题投资
分析人士认为,上证指数在30日均线附近有一定的支撑,短线有望在2160点附近止跌反弹
上周沪指终结了周K线上的四连阳,呈现缩量回调走势。上证指数周跌幅为1.83%,再次跌破2200点关口,最终收于2196.07点。而创业板指则强劲反弹,周涨幅达5.91%,市场再次出现跷跷板现象。沪市量能严重萎缩,上周成交金额合计4230亿元,日均成交846亿元,市场观望情绪有所升温。
上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以及新三板扩容方案正式出台等三大重要消息逐一出炉,成为影响市场的关键因素。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本次经济会议将带来新的主题投资机会,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各类服务业、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等所引发新的主题投资有望贯穿2014年全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
五大主题投资孕育“升”机
12月10日至12月1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明年的经济工作大计一一出炉。会议同时提出了明年六大经济任务。
对于A股市场的投资机会,分析人士认为,五大主题投资值得关注。首先,会议强调,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涉及粮食安全的概念股包括:神农大丰、敦煌种业、金健米业、万向德农、隆平高科、丰乐种业、北大荒、东方集团等将会受益走强。
其次,中央经济会议提出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投资者可从信息消费、汽车服务等主线布局新兴产业。
第三,会议指出,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有分析称,涉及到建材水泥、钢铁、装潢等多类个股曾因保障房概念而强劲上涨。
第四,中央经济会议提出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分析人士认为,自贸区对离岸贸易、港口、物流板块无疑是大利好。
第五,会议指出,要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各地纷纷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和发展目标,相关的概念股有望受到提振。
与此同时,12月12日至12月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财通证券表示,值得重视的是,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期间首次“套开”全国城镇化会议,这意味着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政策和规划将定调,首次成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另一大主题,为明年的新型城镇化开局指明方向。分析人士普遍预计,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成为2014年中国经济的亮点和改革激活点。
新三板扩容
三主线掘金概念股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12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新三板全国扩容方案正式出台。
“新三板”业务对证券公司收入的贡献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挂牌带来的投行收入;二是通过做市商等带来的经纪收入;三是通过直投、资管等业务获得的投资收入。华泰证券测算认为,2013年至2017年,该业务对券商收入贡献分别为2.99亿元、29.50亿元、56.81亿元、105.57亿元和163.15亿元,以2012年全行业总收入1294.71亿元为基数,“新三板”业务各年分别为券商新增收入增幅为0.23%、2.28%、4.39%、8.15%和12.60%。
把握新三板扩容至全国的投资机会,可从三条主线进行挖掘。分析人士表示,首先,较大的高新园区,如上海张江高新区、东湖高新区、苏州高新区、成都高新区等。其次,拥有未上市公司股权的创投概念公司;再次,承担代办转让及做市商功能的券商。
总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考虑到宏观经济和政策等因素,预计短线大盘将止跌回稳。主要原因有三方面:第一,近期经济工作会议和城镇化会议对股市稳定有积极作用;第二,近期大盘股已经处于相对低位,继续做空的能量有所减弱;第三,上证指数30日均线附近有一定的支撑,即使跌破30日均线,短线也有望在2160点附近止跌反弹。
新政好戏连台 A股影响三问
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新三板扩容至全国、新版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这个周末,证监会很忙,金融界很热闹,投资者则惴惴不安,一连串的政策会给冉冉走高的A股带来怎样的影响。
新三板扩容 A股无压力?
12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简称“新三板”)有关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中国证监会则就《决定》回答了记者提问,并称后续将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
《决定》发布的一系列规定为新三板扫除了发展障碍,由此,新三板被看作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新一轮盛宴。但普通的投资者却无法享受这场宴席。
证监会明确,我国交易所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以中小投资者为主,而新三板实行了较为严格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是一个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因此,中小投资者担忧,新三板扩容会否分流A股市场的资金,造成A股市场下跌?
对此,证监会认为,新三板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后,不会对A股市场产生资金分流效应。
证监会表示,新三板在职能分工和服务定位上与现有的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存在较大差异,是一种功能互补、相互促进的关系。第一,新三板主要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服务,这类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融资金额少。融资方式上,目前只允许定向发行,并且严格限定发行对象和人数。从前期试点情况来看,14个月内共定向发行56次,融资总额为10.96亿元,公司单次融资金额平均不足2000万元,涉及的资金量极为有限;第二,新三板实行严格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投资者主要集中于产业资本和股权投资基金,这与A股市场的投资者定位存在很大区别,不会形成同一投资群体在市场选择上的此消彼长关系。第三,新三板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拓宽了资本市场的服务覆盖面和渠道,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自由选择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或新三板挂牌,这将有利于减轻A股市场的发行上市压力,缓解A股市场的扩容预期。
不过,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洪榕在微博表示:“愿望是好的,这还真不由证监会说了算,得要时间来告诉我们。”
优先股试点 A股有预期?
除了新三板扩容的消息,流传了3个月的优先股试点,在上周末终于有了着落。12月13日,证监会发布《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8月中旬,市场便开始流传优先股的消息,一度引起“位高权重”的银行股上下波动。9月中旬,央行行长周小川发表署名文章称,“优先股是个有用的工具”,更是引发了市场对于优先股的预期。
对于优先股的作用,市场主流观点皆认为利大于弊。中信证券认为,优先股对于股市流动性利大于弊。首先,优先股的主要投资者是社保基金、保险等长线投资者,市场担忧优先股可能会分流这部分投资者对于普通股的部分资金供给。但是“试点”明确,全国社保基金、企业年金投资优先股的比例不受现行证券品种投资比例的限制,也就是说,优先股对于二级市场存量资金分流的效用可能是有限的。其次,优先股试点中,允许非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优先股,在IPO即将重启的大背景下,可以分流部分资金需求压力。最后,部分再融资优先股采取非公开方式进行发行,优先股不能在二级市场交易,也会缓解后续资金需求压力。
更多的观点则认为,优先股实行将利好蓝筹股,首先受益的将是银行股。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优先股是利空而非利好。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投资与保险系副教授黄建中在微博表示,优先股其实就是高息可转换债券,股息高于可转债却能转股,对小股民无疑是利空。
政策面纷乱 A股待消化?
近期,证监会一改今年以来低调的作风,动作频繁。继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方案、IPO重启时间表公布之后,市场又迎来了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和新三板全面扩容。
“从制度角度来说,一系列的改革确实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发展,但从短期来看,A股市场或许会有结构性行情,但却难言大牛市。”职业投资人王霖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新股发行开闸;创业板、新三板、期货品种大扩容;期权、优先股登陆并开始扩张;债券市场扩张。这些信息排在一起,A股哪里会有大牛市。”职业投资人扬韬也发布微博表示,“如今的证券市场早已不是普通散户和大户的天下了。优先股、债券、新三板,吸引的都是超大机构的资金;期权和商品期货吸引的是最活跃的短线客的资金。这些人一向是市场活跃的主力。如果这些资金分流到其他市场,A股能好到哪里去?”
因此,目前在部分券商研究机构大呼“牛市来了”的格局下,政策带来的隐忧却制约了市场情绪。上周,上证综指4个交易日连续下跌,使得全周指数出现1.83%的跌幅,最终收报2196.07点。
整体来看,王霖认为,以谨慎乐观的态度、主题投资的策略,来经营处于经济转型和改革变化下的A股,比较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