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昨日A股市场出现大幅震荡,但影响A股市场走向的积极因素仍在持续积累,其中具体表现便是机构席位已经连续两周处于净买入状态,而主板蓝筹股则成为机构席位近期“补货”的主要目标。
时隔半年再现净买入
尽管昨日大盘大幅震荡,但广发证券却逆势上涨6.57%,表现不仅明显好于下跌的大盘指数,同时也优于券商板块4.6%的整体涨幅,而在广发证券逆势走强的背后,则是机构席位的积极捧场,据深交所发布的公开交易信息显示,昨日有4家机构席位出现在广发证券的主力买入名录中,4家机构席位总共投入资金约1.29亿元。
实际上,近期获得机构席位关注的个股并非只有广发证券一家,据本报数据中心的统计,11月18日以来机构席位总计进行了244笔操作,其中买入操作有131笔,买入总金额约30.02亿元,而卖出操作有113笔,卖出总金额约19.35亿元,机构席位在此期间的净买入金额约10.67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11月18日~11月22日、11月25日~11月29日的连续两周内,机构席位均处于单周净买入的状态,这也是今年5月24日以来,A股市场首次出现机构席位连续两周均处于单周净买入的现象。
就个股而言,中信证券最受机构资金青睐,该股在11月18日后先后得到3家机构席位的净买入,机构净买入金额合计约5.73亿元,此外,四川长虹、中航动控、锦龙股份等股也在此期间获得的机构净买入金额也均超过4000万元。除了通过二级市场直接买入外,机构席位还通过大宗交易平台积极“扫货”,本报数据中心的统计显示,11月18日以来机构席位先后37次出现在大宗交易平台的买方位置上,买入总金额约13.37亿元,而同期机构席位在大宗交易平台上的减持操作只有24笔,减持总金额约9.47亿元。
主板蓝筹成布局重点
虽然机构席位近来做多A股市场的动力大为增强,但在具体个股的选择上,机构投资者却与二级市场目前的炒作倾向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抛售热点中小市值个股的同时,机构投资者对前期表现平平的主板蓝筹股却颇为青睐。
据本报数据中心的统计,近两周以来机构席位净减持规模最大的10只个股中,有8只都属于创业板、中小板个股,以华谊兄弟为例,该股股价在11月18日~11月30日期间累计上涨23.32%,但就在此期间,机构席位却在11月27日期间对该股进行了集中减持,机构净减持金额高达5871.33万元。
相对于中小市值热门股频遭机构抛弃,部分前期滞涨的主板蓝筹股在近期得到了机构投资者的积极关注,本报数据中心统计显示,11月18日以来获得机构净买入金额超过4000万元以上的个股共有11只,其中除了顺网科技等4股外,其余7股都属于前期缺乏表现的主板蓝筹股,比如锦龙股份的股价便在11月18日~11月30日期间累积下跌了2.22%。
机构操作思路可借鉴
长城证券投资顾问龚科认为,随着年底市场资金面的持续紧绷以及IPO重启时点的明确,A股市场在短期内存在一定的波动风险,其中又以资金炒作型行情为主要特征的中小市值个股所面临的形式最为严峻。相对而言,主板蓝筹股前期缺乏足够的炒作,其估值优势形成一定的抗风险性,同时也为后市回暖时进行补涨积蓄了力量,尤其是考虑到上周六公布的新股发行意见、优先股试点等政策相对利好主板蓝筹股,机构投资者将布局的主线转向主板蓝筹类个股也在情理之中。
华融证券投资顾问李侠则表示,虽然在年底资金面偏紧的背景下,主板蓝筹股走出独立行情的难度较大,但相对于中小市值个股,主板蓝筹股的抗风险能力还是更强一些,而随着机构资金的持续净买入,四川长虹、中信证券等股已经出现了股价异动。因此,在大盘短期走势尚不乐观的背景下,投资者借鉴机构的操作思路,多关注一下主板蓝筹股也是比较理性的选择,特别是金融、农业、军工等行业中的优质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