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个月,一度降温的创业板炒作资金卷土重来,上周五创业板指数上涨2.26%,报1366.83点,逼近历史高点。不过上周六证监会发布消息称,IPO重启在即,创业板禁止借壳,这似乎给近日反弹势头强劲的创业板当头一棒。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IPO重启之后,会使得中小盘股票供求关系紧张的情况有所改变,短期内创业板估值会有明显回调,长期来看还是最终要看发行速度,而随着发行制度向注册制的推进,“炒新”现象可望降温。
创业板短期承压
此前一直看好创业板的一位来自深圳的私募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IPO重启是迟早要来的事情,这次重启只是时间上有些突然,短期会对创业板有较大冲击,但之后能否有反弹,长期的表现来看,还要视新股的发行速度,一旦市场受到冲击比较明显,甚至主板都被严重拖累的话,相信管理层不会贸然加快发行速度,创业板也有机会重拾升轨。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称,IPO重启已经在市场的预期之内,排队上市的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较多,对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冲击会较大。从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郑莹认为,重启可能压抑创业板等高估值的板块进一步上涨,因为同类品种的供应增加了;新兴产业很多公司会直接上市,市场的结构进一步进化,结构性机会依然存在。
华南一家知名券商投行业务高管认为,创业板整体业绩不理想,这是因为公司上市前为了“圈更多钱”,对财务报表有很强的粉饰意愿,而且创业板上市基本要求就是利润连续增长,其实这反而使得公司有更强烈的粉饰动机,创业板2009年才开始有新股上市,不少当初“蒙混过关”的企业到现在才逐步真正开始“原形毕露”,这也拖低了创业板的整体业绩。
遏制“炒新”
一位来自广州的私募人士称,基本可以确定创业板已经见顶,创业板市盈率达到60多倍,而美国纳斯达克很多股票的市盈率才10多倍。创业板有些传媒企业,一年就赚一、二千万,市值已炒到几十亿元,IPO的重启会使得创业板的大量资金转战主板,从而产生风格转换的效应;市场接下来不少资金的主战场应会转移到周期性行业个股,一旦成功撬动周期性行业个股,创业板指数陷入反复格局也将是不可避免的。
上述投行业务高管称,尽管证监会已经明确明年1月份预计有50多家企业上市,但并未完全明确是否用到创业板创立之初集体上市批量发行的方式,如果是批量发行,大量的供应都会使得以往的“炒新”热潮降温;不过如果发行的速度并不快,对市场冲击有限,“炒新”也会有可观收益。
杨德龙认为,由于IPO暂停已经一年有余,开闸后可能会吸引大量资金打新股。如果新股实行批量发行,可能会抑制首日爆炒;新股发行由审批制逐渐转向注册制,可能会增加股票供给,降低发行价并且增加退市数量。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本次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使得长期以来一级市场向二级输入泡沫的顽疾将得到改观,在过渡期内用审核速度来控制发行速度也减轻了市场压力,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将渐渐均衡。
广东煜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称,新股发行重启的同时,也已经预留了一个多月时间的缓冲期,同时也明确了初期数量约50家,这说明当下管理层是有步骤有计划在推进一些制度建设的,停了那么长时间,一下涌入50家左右,这会大大抑制初期疯狂“炒新”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