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在武汉举行的中国现代农业投融资论坛上,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说,金融服务现代农业有数十万亿的投资潜力,为国内国际的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潜力巨大的商机。
余欣荣说,目前农业发展已经进入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设施装备升级的新阶段,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使得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也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现代农业的发展对金融中长期的贷款需求,规模、市场更大,愿望也更迫切。
余欣荣介绍,去年,农业部会同银监会,国开行、农发行等7个部门,也包括财政部门,联合开展了推动国家级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工作。重点之一就是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中,金融如何与现代农业相结合,在抵押、保险、融资具体的政策措施上探讨。相关各项改革的探索性措施、制度,已经在十八中三中全会中,关于推动金融进入农业领域,得到采纳,下一步,农业部将继续与金融、银监部门,推动具体的政策措施。
余欣荣认为,金融更加主动,更有积极性,更有效的服务现代农业,需要4个方面的努力。
其一是积极创新农业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政策性银行加大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建立健全农业融资的担保机制等
其二是金融产品需要创新。对粮棉油糖以及其他特色农业,开发适应性的金融产品。
其三是实行激励机制,对于金融机构增大涉农贷款有激励有补偿机制,包括对损失予以补偿,对新型主体贷款予以贴息等。可以探索进一步拓宽金融抵押的品种,包括土地、宅地等,而在生产环节,可以探索以即期的产品和预期的产品作为金融抵押。
其四,积极创新农业保险的服务机制。引入三方保险,既保障经营者的因为自然和市场的风险,也保障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安全的投入。创新保险机制进入农业,今后也是农业部的重点探索领域之一。近期,也将继续选择部分地方进行试点,以取得经验,在全国推广。
余欣荣说:“农业永远是朝阳产业,农业永远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永远是希望的事业。所以,农业的发展,我们相信,不仅要有政府的推动,而且要有金融的进入。按照有关专家讲,这是数以十万亿的投资潜力,为国内国际的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潜力巨大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