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屿海沧保税区料成厦门自贸区主体
在上海自贸区成立近两个月之际,各地相继掀起了自贸区申报热。日前,据媒体报道,厦门已成立了相关申报工作组,其中海沧区也于日前正式成立了申报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协调组,由海沧台商投资区管委会主任、海沧区代区长李伟华亲自“挂帅”。而在“厦门自贸区”的猜想中,海沧保税港区及象屿保税港区一直被视为其中的两大“主力”板块。在本月25日举行的福建省委第九届十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尤权提出厦门经济特区要努力在探索自贸区建设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分析人士表示,如果厦门自贸区得到批示,当地物流商贸企业将迎来发展机会。
厦门积极备战自贸区申报
在上海成功设立自贸区并运行之后,天津、厦门等地也纷纷开始申报自贸区。据媒体报道,国务院台办新闻发言人范丽青13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厦门积极从事对台交流工作,如果能争取到设立自由贸易区,作为台办来讲,我们当然很欢迎。
而在本月8日举行的台湾厦门自由贸易试验区研讨会上,厦门市委副书记钟兴国表示,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标志着国内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实践,台湾也正在规划建设以“六海一空”为核心的自由经济示范区。正是在上述基础上,厦门提出了“立足综改、借鉴上海、对接台湾、先行先试”的改革思路。
“厦门自贸区是先单边后双边,最终实现厦台自贸区,包括金门、高雄或台中。”民盟厦门市委经济与城建委员会副主任龚小玮表示。
厦门方面高层曾表示,厦门是一个对台具有各方面优势的城市,现在有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关键要看厦台之间如何进行合作。厦门有保税港区、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仓库等资源,现在考虑把它们整合起来,整合成一个综合性的保税区,将来再申报自由贸易区。
有学者更指出,厦台自贸试验区的内涵应该是丰富而具体的,“乐龄经济”产业、金融服务业及跨境电子商务产业这三个“抓手”,将会把厦门、上海及台湾紧紧“抓”在一起,形成两岸自贸区的“黄金大三角”。首先,台湾作为全世界“老得最快”的地方之一,“银发族”商机一直是台当局开拓扶植的重点。在诸多产业合作项目中,“乐龄经济”应该作为厦台或两岸产业合作的重要目标。其次,台湾大学国企系教授卢信昌还特别看好厦台两地在金融服务业领域的对接。这其中,又以利率自由化、人民币汇兑两者成为开放亮点。最后,大陆的电商大饼越摊越大,触觉敏锐的台湾电商业者当然不会错过这个商机,而厦台自贸试验区构想天生就是为跨境电商业务而设的。
海沧及象屿保税区或成自贸试验区主力
在“厦门自贸区”猜想中,海沧保税港区、象屿保税港区,一直被视为其中的两大“主力”板块。目前,海沧已开始积极行动。据媒体报道,海沧已于日前正式成立了申报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协调组。
据悉,海沧的申报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协调组组长由海沧台商投资区管委会主任、海沧区代区长李伟华兼任。协调组有三位副主任,分别是日前刚刚履新的海沧保税港区管委会副主任林佳添、黄河明以及海沧区副区长吴新奎。协调组已经明确,将充分发挥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厦门海沧保税港区的政策优势,推动设立厦门自由贸易试验区。
事实上,海沧区早已积极筹备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相关申报工作。10月31日,在2013年海沧台商投资区第四次台商双月座谈会上,市委常委、海沧台商投资区党工委书记、海沧区委书记郑云峰曾透露,厦门已开始准备申报自由贸易试验区。
分析人士表示,象屿保税区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在21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践行“厦门特区不叫自由港,但可以实行自由港某些政策”的思路,紧紧围绕着“特别能试验”、“特别能创新”、“特别能抗击经济风险”三个方向先行先试。
而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获批,为象屿保税区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经验。根据上海自贸区方案和“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发展要求,象屿保税区已提出《“美丽厦门”象屿保税区行动方案》的初步贯彻意见,象屿保税区将着力打造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商贸服务中心区和两岸经贸合作先行区,成为美丽厦门的“试验区”、“先行区”和“对外窗口”。
“打造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基于象屿保税区独特的地理区位和功能定位提出来的:9平方公里的滨海园区和大嶝岛是厦门独具特色的美丽景区;两岸合作示范区、两岸贸易中心、闽台中心渔港和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是两岸经贸合作最紧密的区域;而连接闽南中心城市的最大交通枢纽则在现代物流园区的航空港片区。
象屿保税区管委会主任林树溪曾对媒体表示,如果自贸试验区顺利获批,那么厦门将迎来新一轮机遇,将彻底带动城市经济模式、产业结构的转型。(中国证券报)
象屿股份:专注风险管理 合理控制规模
观点:
1. 整合大宗商品采购与提供物流配套服务是公司的主要业务模式 公司拥有象屿股份及旗下上海闽兴大、天津象屿、广州象屿、香港拓威、象屿宝发、厦门兴大、象屿重庆、象屿青岛、象屿张家港等共10家具备独立经营和核算能力的专业采购供应公司,基本完成了全国范围的战略布局,形成了以厦门、上海、广州、天津、重庆、青岛及张家港等口岸城市为中心的、辐射全国的市场网络体系。此外,公司在全国主要港口城市设有多家分公司,形成了以厦门、上海、广州、青岛、天津等口岸城市为中心、辐射全国的物流网络体系。综合物流业务可以为象屿股份的大宗商品采购供应提供物流服务的支撑,是公司大宗商品采购服务的重要优势。公司将依托物流平台、信息平台、分销平台的协同因素,通过快速反应、规模效应实现供应链业务的发展。公司战略定位上服务供应链上下游客户,提高系统效率,获得协同效应和更大发展空间,战略上实现公司一流服务商的目的,为下游提供优质采购代理,为上游集合需求。改变上游把控资源的模式,集合需求,与上游厂商建立利益分享的战略共同体。在联通上下游的基础上,搭建上下游供应商平台,建立流通环节少,成本低的供应链模式。
2. 大宗产品采购是主要盈利来源,能源化工、金属与农产品是主要品类 公司大宗商品采购是主要盈利来源,部分物流服务以配套采购服务为主,因此毛利较低。大宗商品采购的具体货物品类中,能源化工类产品占比45%左右,金属产品占比45%左右,农产品占比约10%。其中,能源化工类产品主要包括聚乙烯、聚丙烯等,服务内容包括散装产品分装、配送等,各类能源化工产品中,塑料占能源化工三分之二。各贸易品类毛利率相当,农产品略高于其他两类,且未来有较大发展空间。公司认为,目前中国人均所需饲料原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因此未来具有较大的扩展空间。
3. 专注风险管理,合理控制供应链服务规模 公司的口号是风险第一,利润第二,规模第三。供应链服务需要提供从上到下的全程物流服务,且常常需要垫资,可谓出钱出力,但毛利通常只有2、3个点,一单生意的失误可能会影响全年的盈利。因此,公司树立牢固的风险控制意识。公司在预付款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内控较为严格,公司管理层认为,只有在控制住风险的前提下,利润率才是是实的,否则就是虚的。公司在国内率先和保财险签订预付款信用保险,有较强实质性意义,通过保险,公司收款方面有了足够的保证。如果对赊销下游,在公司需要现金的情况下可将权 益打包卖给银行,由保险提供担保,大大降低了公司的信用风险和运营风险。由于供应链服务需要大量资金作为支持,欲扩大规模必须有相应的风险资本作为保证,而公司本着有多大的风险管控能力做多大的业务, 不盲目做大蛋糕。
4. 随中国经济发展不断拓展网络渠道
公司的网络布局一直在跟随中国经济发展前进。在08年之前,中国的经济以外向型加工经济为主,产业布局主要在沿海,尤其在华东华南,因此,我们的网络建设主要在沿海地区。08年之后,随着劳动力成本增高, 以及华东地区产业开始转型,沿海劳动力向内地迁移,芜湖、成都、重庆等地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较快,公司的市场开始向内地延伸,目前公司的布局已经开始,重庆公司、青岛公司都在建设中。
5. 对下游集结中小企业,对上游提升议价能力
供应链服务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对信息的有效整合,将下游中小企业的零散需求整合成较大规模的整体需求,以提升对上游的议价能力,公司目前在全国各地有较为广阔的渠道,可有效的获取中小企业的信息,整合纵多下游的需求,通过为期提供优惠的价格和优质的物流服务不断提高用户黏性,形成了整体的议价能力。而随着市场的发展,诸多强势上游也渐渐所有改变,以石化行业为例,一些央企此前从不设异地仓库,目前也开始逐渐在异地设置网点,可一定程度降低供应链公司资金成本,我们认为,产业转型将会促使更多的中小企业大发展,供应链下游需求将更加旺盛,而上游宜在发生一定程度的“量变”,供应链行业的撮合作用将愈发突出有效。
结论:
预计12-14年EPS 分别为0.31元、0.33元和0.37元,对应PE27.7倍、26.4倍23.8倍。公司供应链业务在风险控制得力的基础上发展稳健,我们首次给予公司 “推荐”的投资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