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贸物流管理成本是发达国家的近7倍,中国的物流运作水平依旧粗放。”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副巡视员王选庆昨日在商务部召开的“商贸物流”发布会上表示,今后将采取多项措施进行解决,商务部下一步将从六方面支持商贸物流发展。
为解高物流成本“顽疾”,商务部正牵头财政部、质检总局、标准委等多部门酝酿一系列新政,包括研究出台促进商贸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财政扶持企业关键设备标准化,将公路收费纳入“营改增”后的增值税抵扣范围等举措。
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物流费用总额为9.4万亿,占GDP比重为18%,比世界当年水平还要高6.8个百分点。管理费用差距更大一些。根据2012年统计的数字,我国运输费占GDP比重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7倍,保管费用高2.2倍,而管理费用更是高6.9倍。
事实上,我国物流成本过高已经是流通领域难解的“顽疾”,也被认为是推高商品价格、阻碍居民消费的重要原因。关于“最后一公里”、“中国式运输”等现象屡见报端,也引发了各界高度关注。例如,据调查,北京的蔬菜从新发地批发市场到社区零售店的“最后一公里”物流费用,约为从山东寿光拉到北京新发地费用的4倍。
据了解,去年商务部等16个部门组成8个组分赴全国各地,就物流成本高、环节多等现状展开调研。调研分析发现,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既和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及产业布局有关,也有物流业本身发展的问题,同时也有体制原因。
王选庆介绍说,商务部将从六方面采取措施,解决商贸物流成本高的问题,一是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二是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三是鼓励专业化、社会化物流的发展,四是继续开展城市物流配送示范工作,五是引导行业规范发展,六是协调落实各项支持政策。
分析称,相关概念股包括:
航空物流领域有外运发展;
海运物流领域有中海集运、华贸物流;
铁路物流有铁龙物流、广深铁路、大秦铁路;
公路物流有长江投资、飞力达 、宜昌交运、华鹏飞;
仓储物流有中储股份;
物流园有飞马国际、象屿股份;
外包物流有怡亚通;
冷链物流有烟台冰轮、汉钟精机、大冷股份、雪人股份;
专业化物流有农产品、保税科技、恒基达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