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不是集权,而是解决改革很难推动这种状况的一个重大举措。”提及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迟福林认为目前改革进入攻坚期,本应承担改革任务的发改委却处于“自己也需改革”的状态,故必须成立更高机构去强力推动改革。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的内容,中央拟设立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11月19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在北京举办的专题吹风会上,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袁曙宏说,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是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设立的最高级别的改革领导机构,直接隶属于中共中央。
中央成立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决定,从被公布的那天起,就成为学界和媒体讨论的一大热点。在各种各样的猜测和解读中,一种说法认为,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设立,使得改革大权集中到中央,有利的一面是可以加强改革的推动力,但是不利的一方面可能因为“集权”造成决策失误,而不利于改革的落实。
对于这种说法,迟福林表示,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它与国家安全委员会一样是顶层设计的建设,体现出“集权”的说法系重大误读。
他解释到,中央成立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不但不是集权,而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这是因为改革到了关键时刻,如果没有高层次的协调,改革是很难推动的。迟福林说,发改委本身应承担改革职能,然而其目前处于一种“早就需要改革”的状态,无法推动涉及到诸多利益突破的改革,所以必须成立一个高层机构来推动改革。
另外,迟福林强调说,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是一个协调小组,而不是由它去代替各个方面的职能。“关于外界议论的这是集权的表现,完全是一种误读。”